第(2/3)页 丁:当立即对各防御部队进行补充,以确保参战部队战斗力。 (2) 敌以主力进犯晋东南、以一部扫荡晋西北之时。 甲:东路军主力之第三军、第九十八军固守涉县据止敌军东进。如敌突破防线,努力抗敌向长治方向后撤黎城,固守待援,新编十三师当应前往黎城支援,以此稳固黎城防线 乙,十八集团军之129师,115师当应主动出击,进攻娘子关地区,向晋察冀一带挺进,附敌背后,展开袭扰。 (3)敌以一部犯涉县、昔阳,以主力进攻晋南。 第三期作战指导。 当敌攻克我军外围防线之时,当应立即放弃现有防御战策略。 转移山区,与敌周旋。 跳出包围圈,保证自身有生力量。 第三军、第九十八军应撤往林县一带游击作战,予敌重创。 飞虎攻击军当以主力聚歼灭日军于高平、张店,晋城一带。 没办法。 谁让他是个参谋长呢。 一份详略得当的作战计划用了他足足三个多小时的时间。 日军在晋东南地区的作战无非就是五种可能性。 而不管怎么打。 实际上都跳不开一件事。 那就是重点打击他本人麾下的主力作战部队。 至于日军所用的作战部队。 楚云飞心中也是有数的。 无非就是108师团、109师团,一一四师团、新编二十七师团、亦或者是二十师团。 但是按照楚云飞对梅津美治郎的了解。 这个小鬼子也大概率会用二十师团来对付晋绥军的六集团军。 这份作战报告当天晚上便发到了南路军指挥部。 看着手上的这份作战计划。 卫立煌也是惊讶不已。 楚云飞这个挂职参谋长,确实还是做了一点事情的。 省了他不少的工夫。 “许多军队的战斗力原本不如前,如若再损失过大,势必增加各将领对委员长的不满,投降派和割据派的将领势必趁乱而起。” “此战,云飞想用自己麾下的部队作为决定性的力量投入战局,即便取得胜利所部损失必然颇大。” “这对于委员长的山西战略,有着极大的影响..” 卫立煌默默的点了点头:“目前我军各部的给养、弹药方面亦成问题,一旦日军发起对山西地区的全面进攻,山西局势势必会进一步的糜烂下去。” “虽能减轻平汉路防线我守军各部队的压力,但晋南地区很有可能不保!” 详细的电报第二天中午发去了武汉统帅部。 是以卫立煌将军的名义发过去的。 二战区方面。 楚溪春同样拟定了一份相关的作战计划。 只不过在他的作战计划之中,此次作战的主力部队则是晋绥军. 常凯申自然不会采纳,更不会相信。 阎老西打的什么鬼主意,常凯申一清二楚。 在这个情况下,本就有限的战略资源应当供给给最需要的部队手上。 那必然是十四集团军以及飞虎攻击军。 甚至此时的常凯申宁愿将曾万钟所部第三军重新补充。 甚至都不愿意再去支持什么劳什子晋军。 现在的阎老西麾下部队战斗力实在是太差。 在忻口太原会战之中损失较多精锐的六集团军,此时的战斗力只能勉强算得上是二流部队,这还是因为装备了数量不少的自动枪以及火炮的缘故。 若真没了这些东西,战斗力甚至还不如同等规模的八路军. 至于傅作义麾下还是有精兵的,奈何傅作义又回他的绥远去了.. 晋、绥军已然成了事实上的分家。 讲起来此次的光复太原之战,虽然没能成功,甚至战役仅进行到二阶段就宣告失败。 但纵观正常正常战役来看的话。 傅作义也是出了力的。 反而是阎老西麾下的这群老兄弟们畏首畏尾,让人有些难绷。 在看到楚云飞拟定的具体作战计划之后。 常凯申进行了一些细节方面的修改。 如原定三个旅以上兵力合击日军西进部队(邯郸方向)更改为了三个师以上兵力。 原定的以八路军115师一个旅之兵力在冀北根据地设立游击根据地,更改为向冀南方向挺进游击,尤其积极袭击进攻长治之敌 看似十分注重细节,实际上纯粹的扯淡想法。 115师的主力现在早已经挺进河北平原开辟根据地区去了。 115师有没有在太行山根据地。 谁都不清楚。 楚云飞没有必要去为了一份给统帅部看的作战计划,而去联系八路军方面确定这件事情。 很快。 一封常凯申亲自批示了的作战计划再度发回了二战区长官司令部。 也同样发到了卫立煌这里。 在楚云飞的暗示之下。 二战区与统帅部该作战计划继续通过电报商讨。 生怕日军方面截获不到一般. 转眼间又是五天的时间过去。 晋东南地区按照原定的方向发展着。 根据钟志成的汇报。 这群改编而来的税警大队非常好用。 做事非常高效,除了偶尔有些野蛮,出口成脏之外,没有过多问题。 两个星期左右的时间。 脑海之中的子模块数据便出现了一些改变。 最为明显的变化便是其中的两项。 【当前预估岁入总额:1090万(国币)】 【当前税收能力:59%】 一个预估的岁入总额提高了二十万国币,算下来约六万七千左右美元。 相当于多了三百挺的轻机枪,这至少是两个镇子的税收了.. 钟志成的工作能力也确实不错。 来自各大野战医院伤愈归队的伤兵,两个星期也多了七十人。 按照他们自己的意愿。 有回到原部队升半级,有前往新开辟的双拥驻地担任民兵自卫队队长、副队长职务的。 至于伤残军人方面,如果还愿意做事,且能够做事的情况下。 楚云飞的辖区内也有相应的岗位提供。 当然了,这些都不是目前的重点。 最重要的一点是炮弹不够用。 战术打的再好,再没有相应的火力情况下。 往往会付出较大的代价。 朝鲜战争之中无数的战例都表明了这一点。 在志愿军指挥官将战术发挥到极致之时,却因为重武器方面的差距,导致了战斗失利。 原本应该是大胜,最后打成了惨胜。 从那之后,很多人就变成了坚定的火力党。 包括楚云飞自己..也深深信奉火力为王这一点。 武器装备是人用的,主观能动性很重要,这没错。 殊不知穷才战术穿插,各种挺进包围侧击。 富起来的我军,各种作战计划基本上都是饱和式的火力覆盖(核弹覆盖)。 在这种情况下,战术穿插什么的,还有什么意义吗? 讲实话,意义不大。 就类似现如今楚云飞和日军作战。 两军对垒,日军刚一集结部队准备发起冲击。 楚云飞的炮兵就对他们的集结点展开火力强袭。 在这种情况下,日军还怎么组织有效的进攻呢? 退一步讲。 如果楚云飞没有这些炮弹。 那么他就只能够依靠迫击炮打遮蔽弹幕。 迫击炮的毁伤效果自然就差了许多。 且如果不是开阔地的情况下,往往一枚迫击炮炮弹直接命中才能够炸死一头的小鬼子。 这也是为什么楚云飞在此前的战斗之中山炮、野战炮迫击炮打出去了小两万发的炮弹。 步兵又冲上去和日军血战几个小时,乃至两天往往才歼灭几千头小鬼子的原因。 六十毫米迫击炮在攻击野战防御工事的时候十分吃力的。 在最开始对付日军的时候。 这群小鬼子们狂妄无比,甚至挺着胸膛冲锋。 妄图击溃国军部队的士气,达到追击的目的。 而现在..他们的打法谨慎无比。 能匍匐前进就匍匐前进。 至于防御工事也是能修多坚固就修多坚固。 生怕一个不留神,小命不保。 楚云飞自己心里面也清楚。 这一段时间,仗势必会比之前难打一些。 等熬死了这批日军精锐之后,再补充进来的势必都是二次入伍的老兵以及临时征召的新兵。 换言之。 只要能够再歼灭日军十万左右的兵力。 便可以直接开始局部的反攻。 无需鏖战那么长的时间。 楚云飞的心中实际上已经有了接下来的作战思路。 首先是要光复太原。 利用太原钢铁厂的产能先供给一下西北制造总局(疏散之后的太原兵工厂)的产能。 而后西进剿灭封建余孽 日军。 第一军司令部。 梅津美治郎的面前站着的是新上任情报中佐林苍辉。 林苍辉的心中此时也是忐忑无比。 毕竟,华北方面军的情报工作始终不好做。 来之前他就听说过这件事。 他的前任,冈本贵也中佐,因为数次提供“错误”情报。 现在已经被调到了东北某个苦寒之地担任守备中队长去了。 情报确实没有问题。 但是时间有问题,导致了华北方面军,乃至第一军做出了许多错误的判断。 说有责任,那确实有那么一丁点的责任。 可仅仅只出发一个冈本贵也,明显还是在为指挥官洗脱罪名。 有了一个倒霉蛋在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