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闻言,曲怀青主动道:“皇上,礼部也可出一些人,参与编撰大典。” 崔林晚也接着道:“皇上,国子监也可出人……” 楚明帝颔首,满意道:“如此甚好,但修撰人数还是远远不够。” 吏部尚书赶紧开口:“皇上,民间有名士大儒,还有已经致仕的官员,这些文人不在少数。” “不若由朝廷下旨征召,让他们过来共同修撰大典,相信他们大多都愿意参与,这样人数就够了。” 楚思卿已经在下面狂点头了。 【对!对!就这样做,至少也要组建一支两三千人的编撰队伍,要不时间太久了……】 瞧着侄女小鸡啄米似的模样,楚明帝心中好笑,开口道:“既如此,修撰大典便由翰林院主导,着礼部、国子监出一些人辅助。” “再由朝廷下旨征召,让民间的名士大儒们,都来参与修撰,补充人手。” 有大臣进言道:“还请皇上任命大典的总编纂官。” 楚明帝想了想道:“翰林院为主编机构,朕便任命掌院林清松为总编纂,众卿意下如何?” 此言一出,朝臣们齐声道:“皇上圣明。” 还有大臣道:“请皇上给大典赐名,以便往后称呼。” 楚明帝略一思考,便想好了:“既有万民书阁,这镇阁之宝就叫万民大典吧。” …… 几日后,朝廷便下了两道诏令。 一道是从民间征集各种藏书,另一道便是征召名士大儒,来共同修撰万民大典。 在百姓间宣传方面,民报又一次发挥了重大作用。 没过多久,大楚的各个州县府衙,都知道了这两个消息,百姓们多有议论此事。 “听说了吗?朝廷要征集藏书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