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于是道君皇帝顺着蔡京一党的意思,再一次按下了三娘的出兵奏表,便是第二次拒绝山东路藩镇出兵的请求。李纲、宗泽等人则是仰天长叹道:“忠奸不辨,亡国不远矣。” 道君皇帝表面上装出改过自新,准备抗金的样子,实际上想的是逃跑。为了便于逃跑,他任命皇太子赵桓为开封牧,想让儿子以监国的名义替他抵挡金兵,自己保持皇位向金陵逃命。 得知道君皇帝有意南下,朝中主战派皆是惊慌失措,纷纷进言,反对皇帝南下。大臣吴敏几次进言反对道君皇帝逃跑,并坚决要求道君皇帝让位给皇太子,吴敏这人是看透了道君皇帝的软弱无能,只能期望换个皇帝,或许能领导全国上下军民抵挡金军。 有了吴敏的奏表,其余对道君皇帝失望透顶的大臣们也纷纷上表,都指出只有让皇太子当皇帝,才有威福号召军民抗金。这时,东路金兵已绕过中山府南下,离开封只有十天路程。因此,吴敏等大臣都请求道君皇帝在三天内禅位,以便让新皇帝能组织军民抗金。 道君皇帝为了能逃命,只好同意退位。宣和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他假装得病,跌倒地上,昏迷不醒,大臣们急忙灌药后,又装着苏醒过来,伸手索纸,用左手写了“皇太子可即皇帝位”等一行字,正式宣布退位。 宋宣和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宋徽宗宣布退位,由皇太子赵桓即皇帝位。赵桓后庙号为钦宗,故史称其为宋钦宗。钦宗即位后,改明年元为靖康元年,根据徽宗的旨意,尊徽宗为教主道君皇帝,尊为太上皇,居龙德宫。 道君皇帝的宣和七年最后的一段时光,便是在皇位更迭,金军大举南侵之中度过的。而山东路济州府上下,则是在一片外松内紧中度过,虽然军中秣马厉兵,枕戈待旦,但民间却还是举办了许多热闹的庙会活动,欢度岁日,与东京百姓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不同,两地百姓便是一喜一忧。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