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钱瑾以一股很不可思议的目光看着沈玉泽。 “誉王殿下……您是要替我在茅山伸冤吗?” 沈玉泽点了点头,坦然承认,但没有多说什么,与赵良并肩走出了这座小营帐。 赵良面带笑意地问道:“殿下,您在正一玄门一脉中辈分很高,也是大云的嫡系藩王,尊贵程度无需多说,可为了一个女子这么做,未必就有些大动干戈了。” “那本王问你,这件事情做起来麻烦吗?”沈玉泽也是笑眯眯地盯着赵良。 赵良思索过后,回答道:“不麻烦,臣只需要写一封信,士林之人和各路学子,都会对茅山掌教的行径进行口诛笔伐。” “这不就结了,能不能伸冤暂且不论,但人家要为本王卖命,本王怎能不给些表示?”沈玉泽说。 闻听此言,赵良才反应过来,这不过是最浅薄的人情世故,有来有往而已。 沈玉泽所付出的,不过是几句话。 得到的,却是一个武圣的人情。 两相比较,他自身得利最大。 赵良忽然感慨道:“殿下,许久以来,您蜕变的不止是修为,还有心境,与当初在镐京时的那位荒唐誉王,简直判若两人。” “我的心境从未变过,一直如此。”沈玉泽微笑道。 这事办起来,比想象中还要顺利。 钱瑾在被逐出茅山前,是一名内门弟子,天资极高,在许多师长和同门眼里,甚至有着天师府张瓷年轻时的影子。 茅山位于江淮州。 赵良的书信,隔了几日便到了那里的一座书院当中,而这座书院的教谕先生,是他曾经在陇西读书时的同窗好友。 士林之人,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备战科举。 来了这么一遭,人人颇感新鲜,拿出那些圣贤言语对茅山掌教进行口诛笔伐。 再加上,有许多旁门左道,一直都在败坏茅山的名声。 此事从士林中开始发酵,再度分散到了坊间,继而闹得人尽皆知。 茅山掌教,无地自容。 士林还揪住了一个点,此次“伐妖之战”,大云前二十的宗门势力当中,只有茅山没有派人。 搞得整个茅山弟子都被唾骂。 毕竟,自从这位茅山掌教执掌茅山以来,外边的野茅山也变得非常多。 不止外部,内部的高功长老或者弟子们,都对此怨念横生。 因此几个长老偷偷跑出茅山。 想去往天师府的道祖祖师像那里请来一道法旨,诛杀茅山掌教! 以此维护玄门名誉!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