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苏团子等到先生走后,进门找了师娘。 “青坊每日进账二到三两银子,除去道观的一两例银,日均到手一到二两银子。”苏团子拿着他的记账簿,如实禀道。 楚兰枝:“家里还剩多少干花?” 苏团子:“没剩多少,最多能做十盒胭脂。” 十盒胭脂,也就是十两银子。 这漫长的冬日才开了个头,她就没有了余钱,“这施粥要撑到明年开春,还得花上六七十两银子 ,不上新妆品,大家都得喝西北风去,”她沉吟道:“容我想想怎么调配出新的胭脂水粉来。“ 苏团子帮不上忙,只能道一声,“师娘,辛苦了。” 楚兰枝还有事和他交代,“我想在腊八节那日去道观施粥,你回头和徐娘子说一声。“ 苏团子微微讶异,“师娘,你要亲自去施粥?” “不是我,是以卫殊的名义。”楚兰枝点到即止,没和他细说下去。 她既然有意和卫殊将日子过下去,又知道他在等一个好的“授官”,施粥一事有利于他的清誉,她有什么理由不宣扬出去。 苏团子:“师娘,这事我明天去办。” 楚兰枝见他说完还站在那里,没有要走的意思,“还有事?” 苏团子眼观鼻鼻观心地犹豫了良久,方才说道:“宋易被吊在树上,勒得腰部一片青紫,他这次吃尽了苦头,也知道错了。“ 楚兰枝点着头问:“他人放下来没有?“ 苏团子:“年年和钱清玄扶他进屋里躺着,岁岁在给他上药。“ 楚兰枝这才稍稍放了心,便听到苏团子沉声地说着: “年年和我说过宋易的事,他刚出生没多久,娘亲就因难产去世,他从小由乳母带大,他爹经营着茶园的生意,常年奔波在外,无暇顾及到他,后来又续了弦,家里多了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宋易在家里更是不被人待见。“ “他换过很多学堂,打记事起就长年在学堂寄宿,他和年年说,三味书院让他找到了家的感觉。“ “师娘,他让你失望了,怕你以后再也不会理他,一直在哭个不停。“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