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谁在那里?” 年年、钱团子和宋团子一溜小跑,笑着从桥上跑没了影。 天街上的花灯悬空高挂,每个灯下坠着一条红丝缎,其上写有谜面,但凡猜中者可取下这条红丝缎,谁拿下的缎子多,谁就获胜。 “月底站岗,打一成语,苏乞儿,这题你会不会?”岁岁翻看着红丝缎上的谜面,念给他听,眼看着对面的白面书生后来居上,她急得在他背上坐不住了。 苏团子拆解着谜面,从容应道:“三十而立。” 巡检的老先生捻着胡须,笑着冲他们点头,岁岁一把扯下红丝缎,牢牢地握在了手心里。 围观的人见她攒了满满一手的缎子,无不对他们夸赞有加。 苏团子走到下一个花灯前站定,岁岁急着给他念道:“彭祖盗食仙桃,打《四书》中的一句话。“ 这题听着就有些难了,围观的人小声地议着。 “这题出得太刁钻了,谁能答得出来?” “是我就答不出来。” 苏团子深思了半晌,方才答道:“老而不死是为贼。“ 老先生笑着道一声,“过。“ 猜灯谜的比拼进行到最后,还剩下五个谜面未解,游戏进入到白热化的状态,白面书生把五个谜面翻了个遍,专挑容易的下手,苏团子还在纠结着圆寂打一成语是什么。 他从一开始猜灯谜就这样,死脑筋猜到底,一个不跳地闷头去想,还非得想出来不可,但凡他能像对面书生那样专挑容易的下手,岁岁也不用急得抓狂。 她那样的急性子,见他锁着眉头在那里思量,又不能催,可是不催的话,眼见着对面的书生频频扯下丝缎,她又急得想一石子嘣了他的脑袋。 好事的人开始起哄了,“书生这边拿下了三十二条丝缎,小闺女,你手里头拽着几条?” 都到了一丝缎定输赢的地步了,岁岁也不兜着藏着了,她把手里的红丝缎倒腾着数过来又数过去,不甘心地道:“三十条。” “坐以待毙。”苏团子忽然脱口而出。 岁岁一时没明白他说了什么,等意识到这是圆寂的谜底后,她伸长了胳膊,一把扯下了花灯下的红丝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