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下面来说说细节吧。 全剧槽点有一石,安迪独占八斗。真做到这样的金融高管,一个错误决策可能就是多少亿的损失,压力只会比常人更大。但是在剧里体现出来了吗?没有,高智商的人连加班都不需要呢! 关雎尔~这样的实习生都要拼命加班啊,倒是安迪天天问要不要接送。给老板打电话请假,老板还要嘘寒问暖一番。 王柏川就谈个生意还要给人陪酒啊,安迪合作并购,对方全程倒贴,还附赠一个男朋友。 这些事情有可能吗?有。但是,这些片段,能够代表这个阶层吗?能够像合租三人组一样,代表一个时代的特质吗? 高管的价值当然不是在加班上,大家的努力方式不同,但不代表不需要努力。底层群众不明真相,雾里看花,才会觉得精英游手好闲。 你用纪实片的手法写穷人,用偶像剧的手法写富人。这就是违和感啊。 其次,对安迪的性格设定不算成功,太过脸谱化。名校+华尔街的世界难道就是高冷不合群?其实,恰恰相反才对吧。 以安迪在实际剧情中表现出来的言行得体、乐于助人,再加上颜值,这样的人你说从小没朋友? 更厉害的是,我这人从来不交朋友,一交就只交老谭这样的! 说到老谭,那就更夸张了。作为一个金融大鳄,他的全部工作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陪安迪解闷,查安迪身世,帮安迪揍人。就这三个,没别的了。 安迪上班的时候他在边上晃荡,安迪下班的时候他在俱乐部晃荡。他的资本实力体现在帮安迪买房买车上面,他的精明智慧体现在帮安迪做保姆上面。末了还要来一句:我不追安迪,这是我有自知之明。简直了,霸道总裁爱上我,而且还不追我,因为霸 道总裁有自知之明!陈安隅觉得你把安迪这条故事线单独抽离出来,这和玛丽苏有区别吗?真的有区别吗? 其他bug还有很多: 比如,作者加了那一小段绯闻当作困境,可是这一段也很搞笑—-仅凭网络流言就取消股东大会上的发言?你当股东大会都是网友开的吗? 还比如,安迪他爸,明明是给女儿道歉的场合,却能大大方方的说:“我可能会掐死你。大叔!” 你好歹是个文化人,你说打胎就算了,可你总该知道,杀人是犯法的吧!杀神经病也犯法啊! 再说曲筱绡,英语都说不顺,两天就搞定一个国外大单。这是欺我华夏无人吗? 陈安隅就奇怪了,一个不学无术、英语都没练好的人,一回国就改过自新,说发奋就发奋,说靠谱就靠谱? 陈安隅不是不相信你有本事,而是那么有本身,早干嘛去了? 吐槽完了,陈安隅还是得说说这部剧的优缺点的。 这剧评价两极,有人说它鼓吹出身阶级论,有人说它不过是反映现实。 陈安隅觉得《欢乐颂》的问题其实是出在“一致性”方面。艺术作品可以紧扣现实也可以脱离现实,可以歌颂小人物也可以感叹命运。但必要的是“角色刻画一致”以及“角色成长一致”,这点该剧做得不好。 第一点是角色刻画一致方面。剧中五个主角,有两个角色(樊和邱)的“脆弱面”完全展现在观众面前,非常细腻;但另有两个角色(安和曲),观众几乎看不到她们的内心世界——她们仿佛没有任何情感弱点、精神诉求,从不怀疑自己或怀疑人生,角色刻画与细腻的樊和邱相比很不一致。 诚然,物质生活方面,社会资源多的(安和曲)确实会比少的(樊和邱)过得好,但情感上的脆弱每人都应该有,因为这是人性,与出身、地位无关。年薪五万和五十万的都会怀疑自我价值、思考人生意义,都会需要他人和自我认同。这里的“脆弱”不是指角色的能力或性格,而是情感上,观众与角色产生共鸣的点。 樊和邱是有血有肉的角色,我们能看到她们精神上的挣扎,这不用多说。 反观安和曲,我们看到的只是曲抢男友得手、安在会议室说英文召唤下属,并没有感受到物质富足的她们有任何精神诉求。因此这两人“人性”的展现有重要缺失,与樊和邱的角色刻画很不一致。 剧里的确写到了曲的家庭纠葛,但都是从曲和哥哥的金钱争斗角度来写,每次都结束于曲父夸女儿能干、曲得意洋洋,观众不知道曲究竟精神上需要的是什么。剧里也写到安的社交恐惧症和孤儿背景,但似乎它们对安来说也没什么影响——她很容易地就和其他四个女孩打成一片,且刚认识就把她们请进家,还熬夜帮忙指导工作。刚得知弟弟境况的那会儿的确难过了一下,但好像很快自己就调整过来,之后也不常想起。 曲、安也是人,不管财富和地位怎样,都会有“内心挣扎”,都会有想得但得不到的认同,且痛苦不会比樊和邱少。生活中像安这样的人,业务竞争的激烈会让他们一直处于高压状态,身心疲惫,工作忙起来无法兼顾家人朋友。而剧中的安真可谓超人:轻松完成工作、老板不给任何压力,轻松战胜社交恐惧、和另四人打成一片,轻松让若干男人为她倾心、有很多时间精力谈情说爱——没有重大矛盾冲突,没有未满足的精神认同。 当然了,不排除曲就是心大,抢到男友拿下家产她就开心上天。不排除安就是能力强,工作朋友恋人都不耽误,各层心理需求全被满足。只是这两个没有展现内心脆弱的角色恰好是上层出身,而底层那两位则常常陷入精神挣扎,难免让有些观众认为该剧“鼓吹出身阶级论”。 陈安隅以前读过该小说,印象中小说作者的主旨是,不管出生在怎样的家庭,只要找对自己的追求和行事方式,都能活得精彩。这其实是一个偏“正能量”甚至“童话”的概念,但最终呈现效果不佳,我只能猜测要么作者下意识把上层人士都“完美化”、“理想化”了,要么作者对安和曲这类人观察不够,导致角色刻画比较粗糙,缺乏让人产生代入感的“脆弱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