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承袭大统十又八年矣,十八年来,建虏荼毒北境,未曾断绝。 前屯罹难,阎陈二将殉国,数万百姓魂不能归,朕呕心泣血、夜不能寐。 特加封阎应元、陈明遇二将为少保,晋爵而荫其子嗣为大明子爵。 前屯战死士卒之父母皆免税赋至终老,前屯将士皆入英烈碑受万民祭奠,以告慰先灵。 今建虏倾国之力大肆犯边,意图夺大明之江山、绝汉人之血脉,大明之江山已到了最危亡之时刻。 大明安国候刘鸿渐,攘除匪患、使建虏折戟,扬我大明国威,十八年来,未有其人也。 敕封其为征虏大将军、领督师衔,赐尚方宝剑,领京军六万,代朕出征。 朕以凉德,嗣守祖宗大业,今之征虏,乃大明之国战。 胜,则将士之功!大明兴。 败,则朕之过!大明亡,朕亦不苟存矣。 祈怜苍天,告尔臣民,神其鉴之。” 李云魁宣读完圣旨便垂首退下,只留一帮子朝臣在回味着圣旨的意思。 此为诏曰,诏者,告天下也,乃是圣旨中最为隆重者,此表明了崇祯的决心,但是…… 有了前几次的教训,六科十三道言官、御史这次熄了火,大多磨磨蹭蹭的皆是没动静。 “陛下,臣以为,此时出征建虏,事有草率,应三思而行。”兵部右侍郎王家彦出班奏道。 臣倒不是说对安国候的能力有所怀疑,只是京营皆是新征之士卒,实在不堪如此受命。 建虏此番大举入侵,而边关自有黄总督抵抗,朝廷更应该利用时间加紧锻炼新军,而非仓促应战,若有失,大明危矣!” 此番大事皆是内阁拟定,王家彦当然知道,但他身为兵部侍郎,有自己的建言也必然不会藏着掖着,更不会因为先前崇祯的盛怒而不敢谏言。 “王大人,此言差矣!”兵部李邦华瞪了王家彦一眼,他俩的脾气都比较拧,也正因为如此平时倒是臭味相投。 但你这个时候反驳圣上,不是给自己找不自在吗? “时不我待呀!王大人,边关战事危急,建虏可不会等我京军练成,倘若边关真的有失,谁之责也?问责也无用矣! 况新军并非无可战之力,安国候亲自督导的神机营,你我二人又不是没见过,想来会让建虏吃惊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