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朱慈烺又睡不着了,没话找话道。 “若说收获,收获可大了去了,我抢了幕府的一座银矿,一座很大很大的银矿。”二人喝的都有点高,这是吹牛逼的最佳时机。 “哦?那究竟有多大,比之盟古省内的哈答山银矿如何?”朱慈烺问道。 哈答山的那座银矿经过两年的开采,产量已经超越大明内地的其他银矿,达到年产白银六十多万两,刨除挖矿工、炼矿工、矿兵等的薪水、吃用、一应物资之外,年纯盈利达四十多万两。 这已经十分的难能可贵了,毕竟这时候的工业水平还很低,事实上明清之际开采银矿多有得不偿失的例子。 而唯一能提高白银产量的就是矿石的品质,也就是所谓的品位。 品位越高,代表着每吨矿石产出的白银越多,成色也好。 “呵呵,与那座大银矿相比,哈答山的体量不值一提。”刘鸿渐装逼的道。 “那……一年大概能产出多少白银?”朱慈烺果然对银子很是上心,闻言直接从床上盘腿坐了起来。 刘鸿渐醉红着脸咧着嘴伸出了一根手指头。 “一百万两?”朱慈烺惊呼。 “不,不对,再猜!”明明知道再猜一次朱慈烺肯定能猜对,但为了装逼刘鸿渐仍旧没有明说。 “一……一千万两!刘卿,你可不能诓朕!”朱慈烺舌头有点打颤。 虽然关税和商税如今已经远远超过这个数字,但大明目下的开销也比之前几年要大了数倍,而且关税和商税成本都比较高,反而是直接挖银矿来的最实在。 一千万两白银的年产量,这谁敢想象呀! 一年一千万两,十年就是一亿两,外加上越来越多的关税和商税,天呐!朱慈烺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如果银子花不完了怎么办? “哼!诓你有意思吗? 本来我这次回来还带着一百多万两银锭子,可当时被荷兰佬追击包围,为了减轻船的重量,不得已之下被我全部抛洒到了大海里。”刘鸿渐无所谓的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