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七章 “研”还是“制”?-《大国重器》


    第(2/3)页

    …

    华新这边的情况并非个例。

    各个小组都骇然发现,挡在国内精密制造行业面前,仿佛坚不可摧的一个个技术难点,在李莲、夏国凯等人给出明确指令,并严格执行之后,都先后得到了关键性突破。丝

    杆、空气导轨、空气主轴……一个个核心部件,就这样做了出来。在

    加工过程中,所浪费材料,还不到一半。一

    切顺利得不像是在探索一个未知领域,而就像是行走在早已确定的坦途大道一样,顺利得让人怀疑人生。

    各种技术期刊、论文上窥知一二的新技术,新方法,也在李莲等人的现场指导下,顺畅地运用了出来,被大家从陌生到熟悉,并最终牢固掌握。

    所有人都感到骇然。

    直到现在,他们才彻底相信白云天的话:李莲他们,是真的掌握了关键技术。两

    个多月紧张而又兴奋的工作下来,所有的零部件全部加工完毕。

    每一个零部件都做了镀铬处理,光闪闪如同最美的艺术品,让人窒息。这

    就是代表人类目前最高制作工艺的结晶。

    它们形态各异,却比世界上所能找到的最美的花朵,还要绚烂!接

    下来的总装环节,进行得同样顺利。

    这是最重要的关键环节,装配好坏,直接决定着零部件的咬合是否紧密、转动是否顺滑、位移是否在允许值以内,一

    个部件出现一微米的装配偏差,就会在数十道传动过程中被不断放大,出现致命的缺陷。

    装配好坏,直接决定了机床的加工精度,是否能达到设计预期。这

    需要极高的系统总成经验。

    论单一零件的加工精度,日本、德国的确将其做到了极致。可是最高的加工精度,组装出来的设备,并不代表也是性能最高。价

    高质差的豹2、F2,都清晰地说明了这一点。

    装配是在专用的无尘洁净车间内进行,进入的人,都经过了严格的除尘程序。

    没有装配任务的人,也不肯放弃这难得的学习机会,都站在整幅落地玻璃墙外,激动地现场观摩。

    装配位置,就是以后的工位,不会再移动。

    在白云天亲自监督下,一个个零件被轻轻巧巧地装入到了合适的位置,严丝合缝连接为一个整体,没有一处动用到强行暴力装配。中间所涉及到的总装工具、技巧,让王敏、陈志文等一干专家叹为观止。

    装配的过程用了两周,尚未装上外部挡板的机器,在灯光下反射着璀璨的光芒。白

    云天亲自动手,与李莲等人一道,运用各种测量仪器,对所有部件进行了严苛的检查,确认完全符合安装要求以后,王敏等国内专家怀着激动的心情,抢到了安装设备外壳的工作,将一块块挡板安装上去。

    随着最后一块挡板螺钉拧紧,一台三米五高、十五米长、五米宽的七轴加工中心,就此出现在所有人面前。

    这一刻,人们觉得它是世界上最美的东西。白

    云天也对这台加工中心格外满意。

    在航仪厂,他曾私下里自制过一台三轴加工中心,对当时提高中华制造的加工精度,起到了极大的帮助。

    然而由于当时没有太好的材料,许多零部件都只能选用较次的材料。用了一年多以后,一些关键受力部件都出现了明显的形变,导致加工精度迅速降低,只能作为普通加工中心使用。后

    来他还造过一台五轴加工中心,用来制造实验工厂的这些设备。

    在他离开前,其使用寿命也仅有不到半年了。

    就是当前实验工厂这些设备,如果没有相应的零部件替换,也用不了多久——精密程度越高,它的寿命就越短!但

    这台七轴加工中心不同。

    所有人都不知道,它的各个关键零部件,所使用的材料都是特种配方的合金材料。其屈服强度、韧性等物理特性指标,比国外的同类产品还要高出许多,无故障使用寿命,至少在数年以上。维

    护良好,足以让它正常运行十几年。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