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名利(第3更)-《长生从聊斋开始》
            
            
            
                
    第(2/3)页
    总之,不能让黄梦有机会和留仙走近。
    这小子一看就是肚子里坏水多多的家伙。
    其实秦川对此有所预料,不是基于对侠客行火爆的判断,而是清楚冬天生产活动较少,人们对娱乐需求自然大增。
    只要天气冷了,城里普通人家,没事也会隔三差五打一壶酒回去,更遑论那些成天没事干的读书人。
    四书五经,也就那么一点内容,还能读出什么来。
    无非是做题,做题,再做题。
    有天赋的,懂了套路,连做题都不用。
    科举这玩意要看努力和天赋,其实很多时候还得看运气。
    他在现代时,读明史,里面就有个才子,叫做徐渭,论才气,不差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杨慎多少,可是考了一辈子,都没考上举人。
    当然这跟个人遭遇和性格有些关系,但也说明,科举这个玩意,操作的余地很大。
    所以科举舞弊的案子,并不罕见。
    后人云,当你见到家里有一个蟑螂的时候,其实已经有好多蟑螂了。
    反正水很深。
    但秦川要考举人,还是十拿九稳的。不是因为才气,而是有三试案首的光环。
    除非周知府路提学这些人全部倒台,否则哪个主考官会让一个三试案首落榜。毕竟虽然乡试有严格的糊名易书的制度,可制度是由人操作的,总有漏洞。
    莫说三试案首这样的小三元,便是省府院试的案首,都会被主考官重点关注。文章风格会事先查阅,阅卷的时候,自然做到心中有数。
    如果风格大变,发挥不好,黜落了自然能说通。若是原来风格,文采依旧。就不可能使其落榜。
    所以说,有些时候,名声是一种束缚,也是一个护身符。
    这也是越到王朝中期末世,士大夫越是清谈,着重名声的原因。有名就有利。
    名利一体,不可分割。
    利不只是财货,也可以是其他方面的。
    秦川名气越大,受人关注的同时,也相对应受到保护。否则黄家早就找他麻烦了。
    凶僧圆业的事,黄家瞻前顾后,盖因秦川名气过大。
    如曹山,虽然祖上有些来历,还不是给黄家肆意拿捏。
    满城称道侠客行。
    哪怕不识字的人,在训练过的报童呼喊背诵下,也记得其中几句。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这种事,最是受郑屠夫这类人喜爱。
    他逢人便说,秦相公,天上的文曲星下凡。
    那是他老乡。
    虽然大家都知道了,可他还是要经常强调。郑屠夫其实很精明,关系不提不走,那就淡了。
    他不会拿着秦川的名声招摇撞骗,可是也要让人知道他是有这一层关系的。
    如同某个卖鱼的,不也扯衙门里某个官差的虎皮,由此发家。
    小人物有自己的生存哲学。
    郑屠这类人,不是纯粹的学幽并游侠儿,讲义气,轻生死,而是有心眼地讲义气。
    江湖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
    在这方面,郑屠是无师自通的。
    秦川有时候会想,若是乱世早点到来,郑屠这类人能成一点事。若是跟对人,说不得能学得程知节、张三爷那样。
    可是现在的话,郑屠肯定觉得能在一府省城,做个菜霸,俨然是光宗耀祖了。
    他大儿子叫耀祖,如今媳妇又怀上,说要是儿子的话,想请秦川给取个名字。
    秦川笑着回他:“都有耀祖了,二郎就叫耀先吧。”
    郑屠本也是这个打算,不过由秦川取出来,自然更有意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