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甚至他们也是让天下变得越来越糟糕的参与者。 可皇帝带头如此,他们又能怎么样呢? 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他们有错,皇帝更有错。 这是心里话。 本来也只能是心里话。 “以猜疑诽谤戮辱臣下,人以为薄于君臣。” 这是大臣们的经历,也是举人们对朝堂了解后产生的看法。 大宗伯继续念道,他神情越来越平静,语气越来越坚定,金石之心,不可摧也。 “今赋役增常,万方则效。陛下破产礼佛日甚,室如县罄,十余年来极矣。天下因即陛下改元之号而臆之曰:安平者,户户不安,家家不平也。” 所有人都以为秦川这篇文章,前面的内容已经够劲爆了。自来直谏的内容,再过分也该到此为止。 没想到这还没完? “安平者,户户不安,家家不平也。” 这一句话,简直是在当着面扇皇帝陛下的耳光。 梁帝面色阴沉得吓人。 他的神态再不平静,双手狠狠抓紧龙椅的把手,青筋凸起,似要用疼痛来转移内心的怒火。 他有怒,他有火! 勋贵们,都甚至没人心里能爆出粗口。 他们简直有些麻木。 这样的话,怎么能写在文章里。 大臣们更是面如死灰一样。 这是君父受辱,他们也一样要感到屈辱。 林公公以头触地,这位司礼监的大太监,此刻一点都不敢抬起头。即使已经知道内容,听到这句话时,他内心依旧如山崩海啸般震动。 真的是无法无天! 他没法用任何言语来形容秦川写的文章。 秦川用最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石破天惊的文章。 “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内外臣工之所知也。” 高震念到这里,热泪不自觉流出来。 可他的语气依旧坚定,没有任何哽咽和做作。 这篇文章,由他念诵出来,容不得人臣之情,容不得任何做作。否则是对圣道的亵渎。 “木绳金砺,圣贤不必言之也,乃修斋建醮,相率进香,天桃天药,相率表贺。建兴宫室,工部极力经营;取香觅宝,户部差求四出。陛下误举,诸臣误顺,无一人为陛下正言焉。都俞吁咈之风,陈善闭邪之义,邈无闻矣;谀之甚也。然愧心馁气,退有后言,以从陛下;昧没本心,以歌颂陛下,欺君之罪何如?” 终于不只是骂皇帝了。 所有人都松一口气。尤其是大臣们,这时候他们不挨骂不行啊。 因为不只是骂皇帝,大家反而有些庆幸。 可不能再骂下去了。 天下事,在皇帝,在诸位大臣。 “陛下,这骂声,臣等跟你一起抗。”有大臣心道。 接下来一段的内容依旧是骂大臣。 大臣们纷纷叩头,心里却松一口气。 可是没过多久,文章的内容话锋一转。 “求长生心与惑心合,有辞于臣,君道不正,臣请再为陛下开之。” 大臣们听到这里,眼中有些绝望。 还来? 还骂? 有完没完! 可是文章的内容,不以大臣们心中的意志为转移。 至于贡士们表面惶恐,实际内心听得津津有味,反正他们还不是治理国家的大臣。 勋贵们更是无所谓。 他们除了震惊,还能干啥。 “陛下之误多矣,大端在修醮。修醮所以求长生也……” 大臣们面如死灰。 可还是要继续听着。 梁帝的神情渐渐平静下来。 极致的怒火,带来的是极致的平静。 他要思考,秦川背后还有什么势力吗? 他怎么敢? 谁在推动这件事? 有什么阴谋?有什么算计? “夫君道不正,臣职不明,此天下第一事也。于此不言,更复何言?” 文章终于到了尾声。 所有人得以大口喘气,平息内心的震动。 高震轻轻合上试卷,取下官帽,朝着梁帝叩首。 义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圣贤之言,犹自在耳边回荡。 高震今日算是做到了一点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