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无法无天(4k)-《长生从聊斋开始》
            
            
            
                
    第(2/3)页
    这么长时间过去,花开花落不知多少年,少年子弟江湖老,外面已经不是他的时代了。
    他敌不过秦川的道相,干脆地认输道:
    “别说什么兄台了,弟子袁洪拜见师父。”
    秦川微微一笑,“适才只是跟兄台开个玩笑,以兄台的性格,我若不更狂妄一点,自也入不得你的法眼。收徒的事是玩笑话,兄台不弃的话,咱们二人结拜如何?”
    虽然袁洪是个愿赌服输的性子,可秦川测出对方的实力,知道眼下勉强收了对方做弟子,未必是一件好事。
    先以兄弟相处,往后秦川实力提升到能完全压服对方时,届时再收徒,才是真正顺理成章的时候。
    何况他这样一来,还能博得对方好感。
    收人要收心。
    有些事要点到为止,或者收一收,凡事太过计较,一时间占了便宜,长远来看,未必落得好处。
    袁洪果然面上松一口气,真让他甘心情愿拜秦川为师,心里到底有些别扭,秦川这么给面子,让他大是欢喜。可他为人说一不二,哪里能答应了的事还有反悔的道理。
    “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岂能说话不算数。说了输了要拜你为师,怎能反悔。结拜之事,大可不必再提。师父在上,请受徒儿一拜。”
    秦川真想不到自己给了对方台阶下,袁洪还是要拜自己为师。
    他也不再扭捏,坦然受了对方的大礼。
    “师父在上,我既然拜了你为师,还请赐弟子一个字。”
    “我是现今是儒门亚圣,欲效仿夫子传道,夫子座下武力第一者,名为子路,以子路为字如何?”
    其实不止如此,子路是跟随夫子时间最久的学生,而且性格鲜明,不畏强权,勇之一字贯穿一生,且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子路,子路,这个好。不瞒伱说,我玄天武馆的老师父多年前就去了,眼下我这一脉,在玄天武馆多受排斥,弟子也认不得里面的人。只是到底在玄天武馆学得一身本事,将来玄天武馆有难,弟子定要是相助一二的,师父若是与玄天武馆为难,弟子念着香火情,至多做到袖手旁观。”
    秦川笑道:“自当如此。而且我好端端的,跟玄天武馆为难做什么。咱们名为师徒,实为道友。我往后还多有向你请教的时候。”
    袁洪哈哈大笑道:“师父这话说的有道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我就瞧不得那些明明不知道,还拉不下面皮向晚辈求知的人。有什么东西能比学问更重要,能比大道更重要。参悟大道,方是个求道人该做的事。”
    “子路所言甚是有理。”
    袁洪:“既然师父和弟子都是被安平小儿关进来的,我挣断锁链,重获自由,总归要跟皇帝老儿算一笔账。常言道,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咱们要不杀出天牢,出一口恶气?”
    秦川:“……”
    袁洪见状,“莫不成师父另有打算。”
    秦川:“子路何必心急,天下的事,事缓则圆,若是心急了,反倒是弄得一场大乱。我欲做得更大的事,比造反还大。”
    袁洪登时来了兴趣。
    于是秦川说了他斩破君臣大义,即将开辟新学,颠覆理学的意图。
    袁洪哈哈大笑,“这个好,这个更对我胃口。”
    秦川道:“这门学问,我尚未系统整理出来,但大体脱胎于被理学打压得无法抬头的心学。自东湖论道后,心学几乎如同死灰。我借这一点种子,重新使其开花结果。仍是叫做心学,只是内容性质大不相同。”
    袁洪:“弟子愿听师父教诲。”
    秦川:“理学是存天理,论公私,灭人欲。心学则是内圣之道,当从内心出发,生发成圣之心。人欲不当灭,而是引导人欲,致良知。人欲一旦泛滥,如同大水,理学堵之,灭之,我以为当如禹皇治水,多做疏通之举,如此猛兽般的洪水人欲,也能得到驯服,由此致良知,知行合一,内圣而外王。”
    袁洪:“谨受教。”
    秦川:“现在只是粗略的概念,而且这门学问大有众生人人皆可做圣贤的意思,如佛门大开方便之门,说什么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降低门槛。一旦流毒,危害之大,比理学更甚。”
    他坦然指出心学出现的必然缺陷。
    心学若是利用不当,会养出一批野心勃勃之辈,使人心不再安分。
    袁洪正是这样不安分的人,所以秦川提出心学的理念,立即大是觉得合脾胃。
    袁洪:“那有什么办法解决么?”
    秦川笑道:“没法解决,唯有在实践中践行,再加以改正。只是理学的路确实到头了,再往后走,无非继续禁锢思想,故步自封。我布道心学,一时间难说是好的,长远来说更未必是好的,可总是算给天下人多一条选择和出路。给那些想要反抗理学的人,多一面旗帜。如此也便是我有一点微劳。”
    他不是谦虚,而是真的这样认为。
    没有谁是真正的救世主,没有谁是真正的圣人。
    诸子百圣不是,他更不是。
    圣道的光环不过是一种工具。
    诸子百圣的微言大义,那也是一种工具。
    他能做出的最大努力,无非是给世间众生多一种选择。
    圣德之道,无非是如此。
    若是强求别人照着自己的意思去执行,那就不是真正的圣人之道。
    然而要做这样的事,必然得霸王道杂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