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著书(4k)-《长生从聊斋开始》


    第(2/3)页

    有此顾虑,故而假托他人。

    顾亭林凝神细听。

    但见得清明雨落纷纷,秦川对着细雨,吟道: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

    不过几千寒热。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

    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

    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蹻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

    歌未竟,东方白。”

    一曲歌罢。

    正中袁洪和顾亭林心怀。

    他们生于理学世道,对理学森严的天道规则本能抵触。因为理学的天道,是一种让他们本能反感的霸道。

    说伱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所以皇帝说的话,不能违抗,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他们打心底里是有一种冲破一切桎梏、打碎一切枷锁的气概,这天地不对,那就再造寰宇。

    只是又没这个能力。

    袁洪才会呆在天牢中。

    顾亭林才会在书院教书。

    秦川那句“陛下欲反乎”,正是这种气概的体现。

    当着梁帝面,说出这样的话,他们也就做梦想过,真这么干,估计一点容身之地都没有。

    也就秦川敢这么干,有这个资格这么干。

    用理学赋予的亚圣身份,抨击理学的天理化身——皇帝。

    简直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顾亭林听说这事后,当天就大笑起来,特意开封了一坛黄宗之藏了好多年的女儿红。

    黄宗之气得直跳脚。

    骂他无君无父。

    但还是陪顾亭林喝完了一坛女儿红。

    事后就去劝梁帝了。

    但是梁帝真不听他的劝。

    接下来便是顾亭林去筹措办民报的事,他打算先发个内部版本,在书院里试行刊发。

    顾亭林自己虽然没有钱,可是书院的两个副山长、讲师和学生们有钱的不少,办报纸的启动资金不缺的。

    他为人狂放不羁,学问渊博似海。

    虽然屡屡有离经叛道之言,可学生们都很喜欢他的课。

    认为说是在诸子的时代,顾亭林便是楚狂接舆那样的贤者,比不得诸子,却也是特立独行的大贤者。

    昔年楚狂接舆唱着歌从夫子车前走过,他唱道: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夫子下车想和他说话,可他故意避开离去。夫子始终没有得到和接舆说话的机会。

    其风采令夫子都称叹不已。

    秦川在顾亭林去筹办民报时,开始想接下来要在民报上写的内容。

    但是天色快黑了,他忍不住有些犯懒。

    他可是亚圣啊。

    只是前段时间那么累了,难道现今不能享受享受。

    清清好久没给他按摩了。

    还有婴宁,看看自己给她布置的功课做的怎么样。

    这种犯懒之心,让秦川不觉得愧疚,反而有种轻松释然。

    说明他还是个人。

    长生得道其实是一件很矛盾的事。

    因为长生者,随着岁月推移,很难不变得无情起来。实在是经历太多,便看淡了。

    莫说长生之人,即使凡人,一到了四十岁,临近中年,许多事都会看淡,几人还能少年意气,见颜色而慕少艾。

    比如王孚到了四十岁,虽然还会喜欢女色,可未必想跟女人多说话,只是生理冲动,而不会再有少年时那种遐思。

    届时可能喜欢钓鱼胜过女色了。

    成熟的代价,无非是舍弃一部分情感。

    秦川始终带着婴宁、清清的原因,便在这里。

    她们不只是自己亲人和仆役,亦是一部分情感所在。

    有时候秦川都觉得自己实在过于自私,妄自尊大,喜欢替清清、婴宁做主,还打着为她们好的想法。

    可是他一个求道之人,妄心能不大吗?

    自来成圣者,皆有妄自尊大之心,才能打破成见,生出再造寰宇的气魄来。

    只是要把握一个度,过犹不及。

    这个度,便是最难掌握的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最难便在平这个字。

    若是掌握了,阴阳造化,行圣德之道,那便容易了。

    没什么事是一蹴而就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