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可是会试时百圣齐鸣,那总不是作假的。” “人心易变啊。” “但他证了元神地仙,那总做不得假。都成仙了,还会怕草原的蛮夷?” “他年纪轻轻,可能只证得仙道境界,实则没有真正仙人的实力。大家想一想,他可从没展露过自己的实力。当时陛下把他打入天牢,让他去做弼马温,他不也老老实实去做了。” “亚圣,嘿嘿,银样镴枪头罢了。” 类似的言论有很多。 许多人认为亚圣挂印辞官留下的诗无非是借口。 什么只愿做个读书郎。 还不是国难当头,怕了草原蛮夷的刀兵。 这类言辞,甚嚣尘土。 一时间,心学都有人人喊打的趋势。 人们否定一个人,就会否定他的一切。 从根本上否定,好似这个人就不该来到这个世上。 梁帝现在松了一口气,又心头快意。 他可不认为秦川会帮他对付草原人。 现在秦川离去,他也少了个隐患,免得秦川趁此搞事,把他搞下台。 什么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不就是说自己不忘初心,虽然成仙还是小心眼吗? 梁帝以己度人,觉得自己要是成仙,得罪过自己的人,他一个不放过,连对方子子孙孙都不会放过。 他如此,秦川也肯定如此。 他乐意神都有这样的言论。 当然他绝不承认,最先放出这言论的是绣衣卫。 梁帝可从来没暗示过江冲搞事。 … … “殿下,查到了。对亚圣公的抨击言论,最先是绣衣卫放出风声的。”一个太监跑到隆庆面前。他叫林怜花,乃是林海的义子。 皇宫的太监因为没有子嗣,所以经常认义子,而且精力都用在阴柔的炼形术上。 因为没有欲望,练武更加专注,反而容易有所成就。只是因为身体残缺,成为武圣的希望会很渺茫。 隆庆紧握拳头,充满愤怒,“陛下到底想做什么!” “可能不是陛下的授意。” 隆庆摇头,“我太了解他了。” 他又愤愤道:“神都这些人知道什么,他们怎会明白先生是何等高风亮节。” “殿下的意思是?” 隆庆道:“先生辞官不假,可不是临阵退缩。先生是要去找慕容太师的麻烦。先生是真正心怀天下,却被这些小人诋毁,孤真为先生不值。” 他道出真相。 林怜花:“殿下,要不奴婢派人出去澄清。” 隆庆摇头,“先生此举很是危险,而且先生得手前,此事不宜宣扬出去。你记住那几个绣衣卫,看着他们,等先生得手后,孤要把这件事捅出去。陛下如此时候,还不顾全大局,沉浸个人恩怨,实在……” 林怜花心神一凛。 他看得出,殿下对陛下的忍耐到了一个极限。 天下哪有四十年的太子。 再做下去,天汉武帝之事,怕是要上演了。 殿下仁厚,却也不是坐以待毙的性子。 他却不清楚,隆庆得了秦川的指点后,愈发想要真正掌控大权,如此才能实现他的抱负。 他要做大事,老皇帝就是他的绊脚石。 等秦川得手后,再爆出梁帝指使绣衣卫,污蔑亚圣公。 一定会引起群情愤慨。 因为现在很多不明真相的人,跟着起哄,指责秦川身为人族亚圣,临阵退缩。 等事情真相大白后,许多人肯定会后悔无比。 如果爆出这事情是皇帝指使绣衣卫散布谣言,推波助澜。 他们就为自己的行为找到了辩解方向。 看吧,他们不是这个意思,只是被梁帝利用了。 谁都知道梁帝是玩弄人心的高手。 当一个人总是操纵人心,玩弄权术时,他的所有行为,都会被认为是这样的。 梁帝以权术和不可测度的君威操纵草堂,一旦威严扫地,那么隆庆操作的余地就大了。 这半年梁帝看似励精图治,可是隆庆很清楚,那不过是暂时的妥协。 陛下心里从来没有天下。 … … 慕容太师早就带着一支精锐的护卫偷偷越过大梁在青杀口的防线,来到神都不远处。 他的行踪自然也没完全避开镇魔司。 只是他带着精锐,来去如风。 即使镇魔司也不可能将他留下。 “太师,咱们什么时候,到那个书院。”有护卫问道。 “应该快了。我们先上桃山,先望气一阵。这次兵锋能到大梁神都,咱们便是成功。至于书院,我只是好奇,并不打算进去。”慕容太师胸有成竹道。 众人虽是精锐,可跟随太师,孤军深入大梁腹地,心里多少有些骚动不安。 他们对那个神秘的书院还是有些敬畏。 见太师不打算攻进书院,心里多少松一口气。 他们不怕死,就怕白白送死。 同时心里生出豪情。 多少年了,草原人再一次杀入中土腹心之地。 神都是天下的中心,繁华无比。 他们心中生出贪婪。 该死的中土人,用烈酒收割了草原人多少珍藏。 这一次,一定要把他们从草原拿走的东西,拿回来。 还要拿回更多。 草原不是没有酿酒技术,可是根本没有大量的粮食用来酿制烈酒,即使偷到了蒸馏技术也没有用。 没有那个条件。 产自陵州王氏的烈酒,让草原人又爱又恨。 大量草原的财富就这样被王氏用烈酒收割走。 偏偏他们离不开烈酒,否则冬天可太难熬了。 这时,突然间,一朵黑红的火焰从天而降,化为一条黑红的巨大火龙,纵横百丈,将慕容太师一行人笼罩在内。 “九火神龙。”慕容太师大有见识,脱口而出。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