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秦国大殿之内。 公族卿族汇聚一堂。 “近日有关竹山道人的流言,诸位怎么看?”秦国的国君赢孝一身简朴,仿佛种庄稼地的农民。 “竹山道人杀罗刹城主,灭蛮神教,这些事情都是真的。近日以来,国中多有流言,说竹山道人本身实力不强,全仗了一身外物,若谁得了他的宝藏,足以称霸天下。臣以为,当彻查流言来源,传播流言之人,用心险恶。欲陷我秦国于万劫不复之地。”秦国的公族公子白出列。 “臣附议。” 大殿里众臣纷纷附议。 认为背后有阴谋。 要么是针对竹山道人,要么是针对秦国。 传播流言之人,用心险恶。 即使竹山道人真是仰仗外物,过往战绩做不得假。秦国国大,却不能平西荒,灭蛮神教。竹山道人却能为之。 当此大争之世,最重要的便是清醒。 秦国在赢孝继位之后,短短数年间,君臣同心,国君一声令下,愿为之移山填海,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因此每一道政令,赢孝都会在朝会里,经过反复讨论,确定风险和利益,才肯慎之又慎的地将其颁布下去。 在竹山道人的流言这件事上,朝臣很快达成共识。 竹山道人很厉害,不可轻易招惹。 流言背后有阴谋。 赢孝见众臣达成共识,问公子白,“赢白,那你觉得我们当如何做?” 公子白道:“竹山道人传养生之道,其法清净无为,乃有道之士。我大秦锐意进取之时,正当求访天下贤才。臣,恳请君上亲身前往竹山,请竹山道人入秦,为之供奉。” “妙啊。”大臣们纷纷喝彩。 但是有大臣担忧,国君万金之躯,岂能远离国土,前往西荒。 万一竹山道人动起手来,他们能护住国君? 有大臣建议,派重臣前往请竹山道人入秦。 还有人指责公子白,鼓动国君离开国土,其心可诛。 赢孝将话题止住,“寡人早有此心,赢白之言,便是寡人的意思。寡人岂会怀疑他。他这样说,正是心中无私。往后朝中,不可再有此等诛心之言。君臣相疑,大秦何时才能东出。” 他于是将国政委托公子白,轻车简从前往竹山。 以一国之尊,相请竹山道人入秦。 大臣们纷纷感慨,君臣之不疑如此,大秦安能不兴盛。 … … 竹山。 “秦公想请贫道入秦传道?”秦川微微惊讶,没想到流言四起的时候,秦国国君居然轻车简从,想请他入秦传道,将他供奉起来。 赢孝:“寡人见真人传道,恬淡延生,不喜争竞,敢问真人,是否有平息天下纷争之意?” 秦川微微一笑,“国君此言何意?” 赢孝:“寡人继承秦国国君之位以来,无日不想着秦国东出之事,期待混同宇内,止息天下纷争。寡人之心,亦与真人传道之意,不谋而合。还请真人教我,如何平息纷争,混同宇内。” 他自信从青帝长生功看出秦川罢息纷争之意。 秦川:“使天下平定,乃是大功德之事。既然国君有此意,贫道便有话说。天下诸国纷争不休,全然败在封建二字。” “封土建国,乃天下旧制。沿用至今,其弊大矣……”秦川继续徐徐说道。 他言谈间,将封建论的论点融合里世界的格局和历史重新阐释。 不知不觉间,有紫气在竹山显现。 诸子之道,在此显化。 秦川早知此世无诸子,那他就是诸子化身。代替传道。 里世界依旧是封建制度。 他已经传下元神之道,完成对神霄道祖的因果。那就该做圣人该做的事了。 替诸子百圣传道,其中圣德,岂会少了? 正是他有如此定计,才杀罗刹城主,灭蛮神教,扬威夏邦。 而那些关于他的流言,秦川岂会没有耳闻。 他体察到,这个世界还有一股股针对他的暗流。 只是没想到暗流之下,秦国国君依旧保持清醒,前来拜山,求贤之心若渴。秦川自是顺水推舟。 昔有荀子入秦,今有秦子入秦。 昔有老子出函谷关,紫气东来三万里。 今有秦子入秦,紫气西来…… 他是尊敬太清老子的,就不跟太清老子比紫气的长短了。 大道之论,不在长短。 秦川对秦国讲封建论,明郡县制。 这些理念,中原诸国有尝试过,但没有秦川说得那样系统明白。赢孝锐意进取,天纵英明之辈。 比梁帝不知高到哪里去。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