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京中登闻鼓已有三十年未曾敲响,今夕不知是何人,又再次敲响这方可上达天听的登闻鼓。 京中,莫不是又要掀起一桩冤案。 平头百姓敲不得登闻鼓,无有身份官爵效应,登闻鼓一响,堂下击鼓之人,必要受刑六十大仗方可进内堂承禀案情。 遂以,登闻鼓三十年未响,不是稀事,倒是登闻鼓骤响,才叫一桩奇事。 北椋握紧手中剑柄,心思不在登闻鼓上,只消一刻,自家主子还未出府,她便杀进这公府。 登闻鼓鼓声不断,一声响过一声,北椋的神色抿成一团,有如肃穆之风。 就在她下了决心要杀进公府之时,门口,忽闪出一道熟悉的白衣身影。 她家主子,出来了。 安然无恙。 没有半点损伤。 李宴确为无有损伤,损伤的自另有其人。 然而,北椋却发现,自家主子面上的神情是没来由地悲寥沉重。 仿似,她方方去处理了一件有关生死之计的大事。 “主儿?”北椋因而缓了声音。 李宴走出了颍国公府,转身回头,又望了眼公府门头的牌匾。 从今日起,他便不再是开国功勋府邸,满府上下,辉煌难就。 明日再望,又不知是怎样光景。 颍国公,父帅昔日最受爱重的军将,你自一路走好。 李宴从腰间扯了一块白条布,慢慢绑在了胳膊上。 北椋顿时惊骇,军中常有如此做法,那是在祭奠死去的将士,主子是为谁祭奠? 李宴未留给北椋一句言语,沉着面色翻身上了马。 “登闻鼓响,满城公道涌济,北椋,有没有胆子陪我走这一遭,且去看看,那是何等英雄人也。” 北椋内心震撼,燃起一股说不出口的激动。 “自当誓死作陪。” 叫人惊奇的是,那方敲登闻鼓的,却不是什么王公贵族,也不是什么世家子弟,只是一年纪在二十来岁上的妙龄女子。 李宴却见过她。 那日谢府词会,她一手北调琵琶奏进她心里,此后,对她有些印象。 登闻鼓停。 江平娘在门前长跪不起,手持状词,声声戚戚,状告惠州庆郡主之孙赵达,告他迫害她一同生长大的姐妹,抛尸荒野,焉有证词证书各一份。 她也要告赵达。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