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抢人-《重生之大建筑师》


    第(2/3)页

    “那位老师,您有什么问题要交流的?”林楼率先点了一名前排的青年教师。

    “林老师您好,今天听了您的讲座颇有收获,我想问的是,在后现代主义建筑兴起的当下,我们中国的建筑师应该如何面对这一风潮?”那位老师问道。

    “中国学习后现代主义建筑,决不能只流于形式,就好比当年的大屋顶,这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后现代主义的表现形式,但这种形式除了少数精品之外,绝大部分无论从实用性还是装饰性上来说,都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

    “而最近贝先生设计的香山饭店,则透过了后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深入其精髓进行了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尝试……所以,我们在学习后现代主义建筑理念的时候也应该如此,不能流于表面,而应该吸收起设计思想和理念,再将其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

    后世的水立方、鸟巢都可以看成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后现代主义建筑,这可比简单地给建筑加一些山花、檐口、线脚成熟多了。

    这位青年教师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感谢之后坐下认真思考起来,而林楼则又点了一名后排的学生,“那位同学请提问!”

    “林老师您好,我是南京工学院七七界的张永和,我马上就要去美国留学了,听说您之前去美国参加过建筑界的学术会议,能不能告诉我,到了美国之后要重点学习那些方面呢?”那名圆脸、戴着眼睛的学生起来问道。

    南京工学院真是卧虎藏龙啊,随便一点就点了个后世的大佬出来!这位将来可是当过哈佛大学教授、麻省理工建筑系系主任的大牛。

    他也是系出名门,父亲是设计了天安门观礼台、武汉长江大桥的中国第二代建筑设计师张开济,要是没有这样的背景,他也没办法出国留学去,要知道他可是自费留学,现如今能出得起这笔钱的可没多少。

    “美国的建筑教育理念比我们要先进地多,去了之后你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不过不用担心,遇到问题就大胆提问…….”林楼讲了一些去美国留学要注意的事项,这次的讲座就结束了。

    尽管学生们还有很多问题,可一想到林楼还没吃饭,就不好意思拖延时间了,纷纷鼓掌欢送林楼离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