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谢禄在驿舍内等了许久,也没等到杨音回去,跑到鱼禾这边一看,见杨音和鱼禾聊的畅快,话题还很劲爆,不是什么好人的谢禄也加入到了其中。 三个人一直聊到了入夜,才意犹未尽的各自回房睡下。 次日。 天还未亮。 雄心万丈的杨音和谢禄就起了,他们打点了行囊,带上了侍卫和钱粮,在鱼禾驿舍外躬身一礼后,踏着晨露,赶往了交趾三郡。 鱼禾起床以后,听说杨音和谢禄不辞而别,略微有些发楞。 从鱼蒙口中得知,杨音和谢禄在他驿舍外施礼以后,才离去了。 鱼禾便明白了杨音和谢禄不辞而别的意思。 两个人是在借此向鱼禾展现他们的决心。 他们是想告诉鱼禾,不将交趾三郡治理成鱼禾想要的样子,绝不会见鱼禾。 “坏是坏了一些,但心中各有坚持,是两个贤才,我没看错人,也没有白跑一趟。” 鱼禾伸了个拦腰,赞叹了一句。 杨音和谢禄虽然鬼主意不少,在跟他攀谈的时候也提到了不少坏到流浓的手段。 但鱼禾依然觉得他们是贤才。 鱼禾选的是治理地方、从占氏姊妹手中夺权的官员,又不是教书育人的先生,所以在品行方面并不需要太高的要求。 只要心中有坚持,有才能,能治理好地方,且不祸祸百姓,那就是好官。 品行高洁,如同君子一般的人,不适合做官,只适合去研究学问。 官场上不需要君子,君子也做不好官。 在个人品行上修炼到圣人境地的孔子,就是个例子。 孔子品行高洁,学问高深,可他众生也没有受到重用,在列国宣讲学问,列国君主皆没有重用他。 并不是列国君主有眼无珠,也不是孔子的品行和学问有问题。 而是品行高洁的人做不好官,也治不好国。 孔子若是放弃出仕,潜心授徒、潜心研究学问,各国君主绝对会以最高的礼遇迎接他,将他当成神明一样供起来,甚至还会不惜血本,为他营造一座庞大无比的学宫。 鱼禾选才,就看三点,有没有能耐、有没有坚持、会不会祸祸百姓。 剩下的,鱼禾一概不管。 一个人没能耐、没坚持、也不管百姓死活,那怕学问高的吓人,名声传遍天下,鱼禾也不会让他做高官、治理地方,顶多会让他去做一些教书育人、研究学问的官职。 “收拾收拾东西,去苍梧郡。” 鱼禾吩咐了鱼蒙一声。 原本鱼禾打算在见过杨音和谢禄以后就返回江陵城的。 但得知了王莽的旨意已经传到了扬州,扬州会出兵荆州,所以鱼禾准备去一趟苍梧郡,盯着点扬州动向。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