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以面试之名-《文娱业的幕后大佬》
第(2/3)页
沈亦泽快速浏览,97年生,川蜀人,初中毕业于树仁实验,高中毕业于树仁中学,和杨九安的简历吻合。
很快又找到那条关键信息:“2018年参加优视迷你剧大赛,获得铜奖。”
是她无疑了。
他轻轻一笑,重头细读。
在收到的十余份简历里,徐文茜的这份无疑是最亮眼的,成绩自不必说,4.5的学分绩甩开其他人一大截,参与的项目、实习的单位、获得的荣誉……含金量都很高。
这种稀缺人才,即便她不是杨九安的闺蜜,沈亦泽也非录用不可。
一共就十来个人投简历,没有筛选的必要,全部发了短信让第二天来面试。
翌日,刚起床就接到张春林的电话,说他已经到学校了。
沈亦泽只好紧赶慢赶出门。
张春林平时都扎小辫,穿大码的潮牌,走嘻哈风。今天一反常态,用他的家乡话说,就是贼拉正经,不仅西装革履,头发梳得板正,还刻意戴一副略显成熟的无镜片眼镜,乍一看,特像那种上门推销保险的。
两人稍微布置了一下教室。
沈亦泽将昨晚排好的面试顺序表贴在门外。
徐文茜是最后一个,这样就可以多聊一会儿。
张春林拿出一叠厚厚的A4纸。
“这什么呀?”
沈亦泽凑过去看。
“面试题。”
“就12个人,你这也太多了吧!”
沈亦泽只准备了半张纸,六个问题,他打算把这六个问题翻来覆去地问。
张春林正色说:“我的问题不是一个一个的,而是一系列一系列的。看似很多,实则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面试10点开始,9点半,人就陆陆续续到了。
见人到得差不多,沈亦泽便开始叫号。
到了正式面试他才发现张春林所言不虚,就比如第一个面试者,他问人家:“你是江南人?”
对方答:“是。”
他接着问:“你能说一句跟江南有关的诗词吗?”
对方略一思索后答:“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他点点头:“很好。请你以这句诗的意象为基础,将它描绘的场景展开成一个起承转合完整的小剧情,以大纲的形式口述就好,给你三分钟思考的时间。”
他说完,在对方明显受到惊吓的目光中拿出手机计时。
看着男生出去时颓废的背影,沈亦泽深感同情,委婉地提意见:“你会不会问得太难了?”
“这还难?”张春林不以为然,“本质就是扩写而已,只要平时积累的够多,连三分钟的思考时间都不需要!”
“关键是,积累够多的他未必愿意来咱们公司啊!”
沈亦泽担心照他这种问法,最终没一个答得上来。
张春林却说:“那咱也不能自降标准,招一些基础不牢的人进公司吧?”
沈亦泽一噎,承认他说得在理。
在理归在理,事实正如沈亦泽所预料的那样,在张春林循序渐进的提问下,前十一位面试者,没有一个的表现足够令人满意。
终于轮到最后一个面试者。
“12号,徐文茜!”
门推开,徐文茜今天换了身浅灰色小西装,修身裁剪,精致却不过分庄重,风格简约而清新,正如她本人给人的感觉一样。
她看见张春林时明显的一愣,眼底依次闪过错愕、惊讶和一丝微不可察的挫败。
这个男生,这个让她在本科期间当了四年第二的男生,好不容易捱到研究生摆脱了他的阴影,想不到再见之时,他竟成了她的面试官!
读了个研究生,差距反而更大了吗……
她握了握拳,咬咬下唇,心中略有些不甘。
张春林笑道:“坐吧,别紧张。”
“我没紧张。”
徐文茜下意识瞪他一眼,随即想起这是面试,赶紧敛起凶巴巴的神色,冲沈亦泽温和一笑,在两人面前落座。
沈亦泽笑道:“先自我介绍一下吧。”
“好。”
“我是徐文茜,我有三段实习经历,分别在江河传媒、清荷工作室和江南广播电视台,主要负责策划、剧本和文案相关的工作……”
和前十一位面试者不同,徐文茜的自我介绍完全不提在校的经历和性格爱好这种不着边际的东西,而是全部集中于她的实习经历和曾做过的项目,着重展现她的专业能力和个人优势。
整个自我介绍听下来就四个字:言之有物。
沈亦泽相当满意,随便捡了几个问题走走过场。
他问完轮到张春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