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绝不打没有把握的仗! 当年灭楚的时候,其实二十万大军进攻楚国还是有一定可行性的。 毕竟,李信虽然年轻却也是经验丰富的名将了。 敢提出二十万兵马灭楚,自然是有缘由的。 只是因为太过倒霉罢了。 谁能想到堂堂秦国相邦竟然会背叛,还断了大军的后路呢? 若不是相邦叛国,在后面捅刀子,那一战的胜负还不一定呢! 之后才又重新启用王翦。 然后率领六十万大军灭楚! 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心里压力也是很大的! 可以说,那机会是集大秦的举国之力了! 除了必要的守备兵力,可调动的兵力全给了他。 不但要担心来自朝堂之上的非议,还要顾略一旦战败,大秦就危险了! 此次伐胡,风险比起灭六国更大。 若是后路被断,大军必败无疑! 哪怕是在围歼一战中没能重创胡人,在报复之下也会损失惨重。 以稳为重的王翦,心底对此战是不赞同的。 认为太过着急了。 若是再等上五年,大秦有了三十万精骑再入草原。 骑兵对骑兵,必定能一举荡平胡人! 即便不敌,也能利用速度退回大秦。 但步军战阵就不一样了。 行动速度缓慢,一旦出了问题,连退都退不回来。 沿途袭扰之下必定死伤无数! 断了粮道,更是可能全军覆没! 对王翦来说,是最不愿意接受的任务! 心里琢磨着,若是皇帝命王贲为主将,该如何推辞呢? 王家已经到了顶点,没必要为了这一战而跌下神坛! 李信的例子可是摆在眼前。 葬送二十万大军之后被雪藏。 若是王贲葬送八十万大军,恐怕就要被军法从事以安抚民心了! 王翦到底是老狐狸,即便心里不赞同,但嘴上却没有表露半分。 只要皇帝没有明确下令,他就闭着嘴不说话。 李斯对此战倒是颇为支持,不过依旧觉得风险有些太大。 八十万大军,已经是集大秦举国之力了! 对后勤运输也是巨大的考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