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有恒产者有恒心 (下)-《圣天子》


    第(3/3)页

    这等胸襟,让周文博十分敬佩,多少男儿辈又能做到如此果断和以大局为重呢?

    “阿母,我赵国公府计有耕地五万亩,方今仅有两万余亩在耕种,近三万亩抛荒。如今我赵国公府亲军战败蜀中,损失惨重,为招募新军重振我赵国公府的声势,我计划以分田地之策,借以招揽附近郡县流民,充实新军。不知阿母如何看?”

    周文博说完,就递上了自己昨夜赶工的计划书。

    这份给吕氏看的计划书不过刚刚有一千多字,仅仅是计划的梗概,具体的内容倒是没必要详写,条理分明,足以让人信服。

    “不知招一军人分多少土地?”吕氏继续问到。

    “健卒四十亩,正卒二十亩,辅兵十亩。”

    吕氏也是地主家庭出身,别的事情她不懂,对于耕作土地方面可是行家里手,周文博的方案让她有些不太明白。

    这些地的产粮,够一人所吃,确是不够一户所用。然而若是严格照此办理,平均按一人三十亩地,这三万亩荒地也不过能招募到一千人。

    仿佛看出了吕氏的疑惑,周文博解释道:“若从流民中选军,必然多是青壮男性,家眷极少。

    况且所分之地乃是荒地,明年开春行军屯之法,按户分地。地名义上是分户的,不过军营之中,军法严峻,自有人负责统一耕作,军中抽走部分做军粮后,剩余的再按他们各自亩数分成。”

    “而且我军将士伤亡惨重,家中多剩些女流之辈,待残军归来之后,安排些寡妇嫁与这些新军,他们自然就落户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