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影评人-《重生香江风云时代》
            
            
            
                
    第(2/3)页
    在当今的美国,《屏住呼吸》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其实也不难理解,因为从整体来看,这部电影虽然没有大牌明星、没有华丽特效、没有任何超自然元素的噱头,但它完全利用了有限的狭窄空间、平日里司空见惯的道具和简单的人物关系的巧妙配置,凭借着出色的剧情安排和节奏把控,营造出了饱满的紧张感。
    再加上传神的拉伸与特写镜头描述以及一惊一乍的配乐诱导,让观众全程都能以嵌入式的视角投入其中从而获得畅快的观影感受。
    几位主角忽正忽邪、猎人与猎物的身份一波三转、剧中人性的考验、越战老兵的身份与遭遇、罗姬遭逢生活困境铤而走险以及后来的成功脱困,这些都是电影无可比拟的亮点。
    正是基于以上分析,《纽约客》的著名影评人宝琳·凯尔旗帜鲜明地声称《屏住呼吸》是“希区柯克之后美国最佳恐怖片”。
    这一言论让人大吃一惊,要知道这可是从不轻易接受别人观点、有“毒舌”之称的影评人宝琳·凯尔下的结论。
    宝琳·凯尔是这个时代最有影响力的影评人之一,素以文锋犀利著称,奚落、挖苦、讽刺是其一贯风格。
    她的文字充满了激情以及个人好恶,很多导演对她咬牙切齿,而很多读者却对她情有独钟。
    自从1935年纽约影评人协会成立之后,电影评论对于电影的作用日益显著。
    像五十年代的《纽约时报》影评人波斯利·克洛瑟,未能登上他的评论,纵然是年度十佳榜的影片也不可能赢得奥斯卡,没有获得他首肯的外语片就更加难以在美国取得成功票房。
    其人的影响和地位竟至如斯,实在让人不可思议。
    如今的70年代正是影评的黄金年代,优秀影评人层出不穷,宝琳·凯尔和冉冉升起的影评新星罗杰·艾伯特就是其中声名远播的两位。
    罗杰·艾伯特少年得志,二十几岁就当上《芝加哥太阳时报》的影评人,三十岁出头便成为第一个通过写影评拿到普利策奖的影评人,同时也是唯一一个在星光大道上留下“星星”的影评人。
    宝琳·凯尔率先发声之后,罗杰·艾伯特也不遑多让,随后发文表示“《屏住呼吸》决不仅仅是一部R级恐怖片这么简单,它对人性的探讨以及美国社会的冷静描述值得广大影迷深思。”
    有了两位著名影评人的保驾护航,《屏住呼吸》后续票房自然不会差到哪去。
    陆致远甩甩头,抛却这些胡思乱想,笑问安妮道:“昨天你家里打电话过来是催你回去吗?”
    安妮闻言登时黯然,没了哼歌的兴致,“是的,叫我无论如何先回去一趟。”
    “或许真的很急?你什么时候回去?”
    “我准备明天回去,”安妮小声答道,瞥了瞥陆致远的脸色后又道:“我很快就回来的导演。”
    “嗯,那你去吧,记得熟读剧本。”
    安妮点头。
    这时楼下电话响铃,吴尚香赶紧跑去接电话。
    “需要钱的话跟我说一声。”陆致远平静地说道。
    “不用了,我有的。”
    “那么保重......”
    话音未落,吴尚香在下面喊道:“大哥,你的电话。”
    陆致远扫一眼安妮后下楼接过电话。
    “喂,哪位,我是陆致远。”
    “老板,我是白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