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六 人在做天在看-《塞外鸿秋》
            
            
            
                
    第(1/3)页
    时间是治愈一切痛苦的良药,同时也是滋生仇恨的温床。
    阿索坐在桌边回想历历在目的往事。这么多年过去,他依旧无法忘记铃兰那张因痛苦而扭曲的脸,每当想起时,都像是一道惊雷,让阿索心生寒意。
    他选择性的忘记自己当年为什么没有冲进屋中救铃兰,也选择性的忘记自己是先跌跌撞撞的走出小院,还是有人将他连扶带抱在黑暗中将他带走。
    关于痛苦的记忆,每想一遍,都像是失了魂魄似的难过万分。
    这时客栈里的酒客谈话声将阿索拉回到现实中,他下意识的摸摸自己的眼角,又流泪了,每次都这样。
    酒客对身边的人说:“听说了吗?官差又死了一个。”
    “那还不活该,这些人早该死。谁给弄死的?”
    “听说好像是宫里的人。周老板你知道吗?他呀,昨天哭哭啼啼的给我们说的。”
    “哟?该不是来了钦差?会不会来彻查这个县官啊?这个狗官,真该杀!”
    “钦差?那敢情好,这个地方理应被好好治理一番。”
    有一个酒客听到了这番话,先是冷笑两声,见大家把注意力都转移到自己身上后,才呷了一口酒,清清嗓子,慢条斯理的说:“你们怕是想多了。”
    “张大哥,你为什么这么说啊?把这里治理好,难道你不愿意吗?这里不是你的家吗?”
    那位被人称为张大哥的人笑呵呵的说:“这里是我的故土,我当然热爱这里。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往往背道而驰。你们想想现在的王上,他是个会治理国家的主吗?”
    大家都看着他,警惕的对他说:“张大哥,有些话想得说不得。你可小心,万一被人听了去,你可就……”
    这位张大哥一看就是生性豪爽之人,他冷哼一声,对着说话那人说:“要头一颗,要命一条。他作为一国之主,民之脊梁,做不到国富民强也就罢了,至少得顾全老百姓,先王仙逝后,咱们的日子又苦了多少?我记得前些年,遇见一个唐王朝的来人,曾念叨过这样诗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么多年了,我还能记得这首诗,因为那就是千千万万农民的写照啊。”
    众人皆叹气道:“是啊,是啊。莫说咱们这荒漠,就是富饶的都城,听说也时有饿死人的事情发生啊。”
    民心才是一个王朝最真实的写照。
    阿索叹口气,喝下杯中的温酒,头也不回的走出客栈。兄弟们,你们等等吧,胜利就在前方,黎明即将到来。
    回到客栈时,发现大门敞开,里面黑洞洞。他有些疑心,手不自觉的握在右手边的刀柄之上。他小心翼翼的踏进去,高抬脚轻落步,慢慢往里走。
    黑暗中没有一丝声息。就连萧河所住的那间房内,也未点烛。
    这可真是奇怪。
    轻手轻脚的上到二楼,二楼更是没有一个人。他在空气中嗅了嗅,没有血腥气味,他又慢慢的在桌上,凳上,床上摸了摸,桌椅凌乱,已经不是最初他离开时的位置。他脑中大概就有了事情的形状。
    有人趁着黑夜,将三人抓走了。
    他都不用动脑子,用脚后跟都能想到,抓人的一定是那些又菜又爱玩的官差干的好事。
    时不我待。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