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5.第1145章 入京-《将君赋》
第(2/3)页
相较于文武百官,更加近距离地接触登基大典的一切事宜,百姓可以远距离,或者是在山下观看。
那时候场面闹得那么大,要是真出了什么乱子,想来……也很有趣吧?
不过明日皇城戒严。
百姓的安危还是需要保障的。
禁卫军那边应该没什么事情,不过想到禁卫军的统领,是一位前朝的老将,小将离的眼眸突然闪了闪。
当日夺嫡之时,驻守在城外的禁卫军,未能听派调遣进入京都,所以并未折损太多。
且当时执掌禁卫军的统领是只老狐狸,对方懂得什么叫见机行事,夺嫡那一日听到风声,这人老早便藏起来了。
什么事也不干,直到夺嫡真正画下序幕,才从不知哪个犄角旮旯里跑出来。
当真是狡猾的很!
对方手中握有的兵权,并不输于小将离。
且小将离只有三万精锐,而禁卫军却是有十万之多,算上夺嫡那一日,或多或少折损掉的一些,仍还有八九万之余。
这是一个劲敌!
论起这秦国上下,手中握有兵马人数最多的,除去下落不明的烨王之外,这禁卫军统领便是首当其冲!
秦国版图面积不大,但因地处富饶之地,又临鱼米之乡,故而每年粮产可供那秦国圈养近五十万兵马精锐。
原秦国手握兵权的武将,在此之前便有七人,加之后来册封的小将离与夏挽歌两位新上任的武将,便是九人。
五十万兵马细分下来,每人便是五万之余。
然,小将离所握有的兵马却是不及此线,而这禁卫军的统领,却是足足翻了一倍。
加之烨王手中,握有十五至二十万兵马。
其实真正细数下来,能分到兵权的武将手中所握有的兵马数量都不多,真正拿大头的,便是烨王与那禁卫军统领。
前者因年少成名,又为秦国征战十数年,自幼培养,所以手中握有的兵马几乎占据了秦国总和兵马的四成。
烨王当时为秦国开疆拓土,在边境守卫边疆,故而,手中兵马由此数目也实属常态。
小将离自知自己为后来者,暂且还达不到对方现拥有的高度,可日后谁也说不定。
烨王是因守卫边境,所以才握有如此兵马,而禁卫军统领则因为地处皇城,需要保护皇帝安危。
才有如此之多。
这也是生怕境内地方兵变起义,或者是那朝臣举兵逼宫,为了维护皇权,才设立如此多的兵马以保护皇室安危。
单是两人,便占了总和近六成的兵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