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4.第1304章 业业-《将君赋》
第(2/3)页
先帝及前朝文武不在,那么……秦正与皇帝等秦国皇室,自然而然的便被迁怒,接受着来自他们父辈所造下的罪孽迁怒。
民间有句古话总说,父债子偿。
这些人心底多半也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故而有所迁怒。
即便他们在接到皇帝等人所下发的任命书后,这些人第一时间便动身,前往京都述职。
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心底对皇帝等人的不满,以及对秦国的不忿。
不得不说,这种不忿的情绪长此以往下去,很容易造成座下臣子阴奉阳违的状况横行。
即便秦正等人最初,便想到了这一点。
但他们也知道这是父辈造下的因果,他们即便是心里再苦,也只能咬牙将这苦果给咽下去。
不过……
怕是连他们自己也没想到,今日刺杀这一出,却是将他们日后所潜藏的祸患给解除了大半。
这些文武百官经此一道,心底也多半认同了秦国皇室一脉。
先帝的罪孽滔天不假,但他们也对新帝抱有不小的期望,只盼得新帝莫要让他们失望才是。
经历了先帝在位的那段时期,有不少人的心其实都有些冷。
因为皇室的不作为,以及前朝文武专断独行的举动,致使秦国境内可谓是乱象横行,民不聊生。
这些年的衰败,也不是没有理由。
那些有志之士却是遭到前朝文武打压,怀才不遇,被发配到地方碌碌一生,其实也有不少人因此郁郁而终。
郁郁而终的人不在少数。
在此便不一一赘述。
而这些出任文武百官的人中,也不乏有同道好友郁郁而终的人在,这些人心底对秦国皇室一脉的抵触,自然要更深一些。
但此时此刻,他们也愿意放下前嫌,好好的跟新帝等人一起,为秦国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不为别的,只望得日后他们的子孙后辈,能有一个更好的环境生存,可以安定幸福,和和美美。
而不是像他们一样……
身处乱世之中,饱受战乱纷争。
他们愿意为自己的子孙后辈,创造一个更良好的环境,也愿意献上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让日后更多的有志之士,不再饱受怀才不遇的凄苦不平。
正是因为他们经历过,所以才知道那些东西有多么的可贵。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