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4.第1344章 分化-《将君赋》


    第(2/3)页

    他们为了吞并秦国,苦心积虑的谋划十几年,不断在秦国安插探子,分化朝堂势力。

    并用渗透的方式,不断让探子打入秦国朝堂内部,且身处权利中心,故而,借此在朝堂中搅风搅雨。

    各国不认为秦国是那么好拿下的。

    如果秦国真那么好吞并,那……他们也不用处心积累,苦苦谋划如此多年。

    如果秦国像他们周边的那些小国,小势力一样不成气候,也许各国势力只需要动动手指,或者是直接出兵攻打即可。

    可问题就在于,也许秦国的后辈子孙并不怎么样,但他们的先祖却极有先见之明。

    各种制度都较为完善。

    虽然也经历过后世变革,可即便是有各国探子渗透,试图以内部分化,也未曾让秦国彻底分崩离析。

    也正是因为有这些先祖打下的基础在,所有秦国历过后世子孙再怎么折腾,也没能让秦国在短时间内,便被彻底败朽个干净。

    不然,皇帝与秦正等人还真无力回天。

    即便之后寻来的小将离再如何能耐,她也不见得能让一个王朝彻底起死回生。

    除非那个人是烨王!

    否则,小将离真不认为谁有那种可能。

    这不是夸大其词。

    而是小将离对气运之子的正确认知。

    这种人身上存在着大气运,所以对方想要建立,乃至挽救一个危在旦夕的王朝,其实也是相当容易。

    只要烨王想!

    那么……

    依照对方的能力,以及他顶着的那层潜在身份,就算那个扶持的王朝再如何烂泥扶不上墙,它也会在短时间内产生极大的转变。

    在这里就不得不提上一嘴。

    秦国能在这些别国暗探搅风搅雨,不断渗透的情况下,还没有分崩离析,其中也不乏有烨王的威慑作用。

    如果不是烨王在秦国,小将离还真不敢保证五年的时间,不足以让秦国彻底灭国。

    也许秦国的先人确实为他们的后辈子孙,打下了坚实牢靠的江山基础,可也架不住后辈子孙昏庸无能不是?!

    先帝在位时如何,众人看在眼里。

    而秦国境内的混乱局面,众人也是有目共睹。

    如此情况之下,秦国能撑个三五年已是极限,可秦国硬是熬了五年,还没有被败朽的彻底。

    仍有挽回的余地……

    不得不说,烨王起到的作用不小。

    如果没有烨王坐镇秦国,也许小将离此时连秦国的影子也见不到。

    她虽然自认学识不差,手段非常。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