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巴山夜雨秋霜贴-《皇途》


    第(2/3)页

    道家所推行的小国寡民无法实现也是同样的道理,在大周皇朝时期大同之世没能实现,那现在的三大皇朝便可以看做是道家小国寡民思想的试行。

    事实上,国家版图变得小了,并不能阻止人们之间产生纷争,各国之间的摩擦和战事不断便是最好的证明。

    再小一些,便是再同一个镇子上的邻居,都或多或少的有些隔夜仇。

    所以政治,一直都只能是一小部分人的政治罢了。

    一开始是氏族门阀之间的政治,但后来出现了一些不愉快的波折,朝廷开始设立科举考试,给了那些普通人家一个鲤鱼跃龙门的机会。

    不过即使如此,能够凭借着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也只是极少数的一部分人,大部分的举人进士,出身依旧是书香门第,名门望族。

    曾有一些名落孙山的秀才们借着醉酒大骂朝廷,当时另外一位寒门贵子便站了出来,说了一句倒公道不公道的一句话:“你们凭什么以为,单单依靠着个人的努力,便可以天经地义的超越别人几代人积累下来的实力?”

    此人的话,便是温先生都记了许多年。

    话虽然有些伤人,但事实便是如此。

    并非所有的朱门都只是酒肉臭,要知道权势之家的存在,必然有其存在的理由,或是父辈的庇护,或是祖上的功劳......

    这几日,渝州接连几天的阴云绵绵,终于下起了一场细雨。

    用农人的说法,这叫巴山夜雨。

    鹿鸣书院网上的阮府之中,白圣朴和师徒三人一道围坐在那盆炭火边。

    白圣朴看着这三个性格各异的弟子,大弟子阮子修,性行淑均,年纪轻轻便学问惊人,无论是在大唐还是在西蜀,都是誉满文坛,他们这一脉在外面的门面担当,非他莫属。

    二弟子王靖仇,性情洒脱开朗,嫉恶如仇,虽然惹事不断,但也有不少的真性情朋友,文武兼备,在江湖上,也算是一号人物,与大弟子阮子修恰好一文一武。

    小弟子阿城,人如其名,待人以诚,无论是做学问还是练剑一事上,都做到了正心诚意。虽然三个弟子白圣朴都喜欢,但真正来说,白圣朴还是更喜欢这个小弟子一些,虽然这小子平素里看起来不怎么机灵,像个闷葫芦似的。

    白圣朴这种心理,用民间的说法就是,皇帝爱长子,平民爱幺儿,他虽然被人敬称一声大儒,但毕竟也是个有血有肉的人,人之常情,在所难免。

    此刻,阮子修正手持一卷竹简,专心的研读着,算上之前所有提出的疑惑,他今晚一共向恩师白圣朴讨教了三个问题,白圣朴皆是一一作答。

    三弟子阿城正擦拭着与他形影不离的宝剑,一言不发。

    而二弟子王靖仇看起来最是没心没肺,与白圣朴一般什么也不干,只是没心没肺似的伸手烤火取暖,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紧紧的盯着门外的黑夜,听着雨落檐上瓦的吵杂与雨水顺着檐角落地的滴答交错的声音。

    在内厅书房之中,还有一个人,应该说是一个姑娘。

    她的身上穿着一袭淡蓝色的长裙,裙裾上绣着的些许云水纹路,以一条白色织锦腰带将那如柳枝一般不堪一握的纤纤细腰束住.将一头青丝绾成吉祥如意髻,仅仅插了一支银镀金镶宝石碧玺点翠花簪.虽然着装远远不如那些州城的大家闺秀般富丽,却显得清新优雅,一眼望去,便可以看出这是个干脆利落的姑娘。

    这姑娘十七八岁的年纪,如羊脂凝玉一般的瓜子型脸蛋上,面颊间微微泛起一对梨涡,淡抹些许西南王府赠送的上等胭脂,两腮润色得象刚开放的一朵琼花,白中透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