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欲提亲-《三国之天生鬼才郭奉孝》
第(2/3)页
届时,侮辱自己名声事小,污了王景云名声,可就不好了。
虽然汉朝民风开放,还没那么多女性节烈观,不仅卓文君可以“夜奔”司马相如,演绎千古佳话,上至皇后太后公主都可以再嫁乃至三嫁。
汉文帝母亲薄太后,汉景帝皇后也都是再嫁身。平阳公主初嫁曹时,后改嫁卫青。敬武公主起初嫁给张临,后又成了薛宣的妻子。经历汉朝四世的天下母仪的王政君,是汉元帝刘奭的皇后,汉成帝刘骜的母亲,王莽的姑姑,年轻时嫁过两次。赫赫有名的开国大臣陈平妻子在嫁给陈平前居然嫁了五次夫死。“户富人有张负,张负女孙五嫁而夫辄死,人莫敢娶。平欲得之。”张负不因为陈平现状而嫌弃陈平,反而积极促成这桩婚姻。放之当下,都是让人目瞪口呆,叹为观止!
但是郭嘉毕竟还是带着后世思想看待自己的私事的,尤其是在婚嫁方面。
他在后世就不喜欢那种相亲的方式,更喜欢自由恋爱,而且更不愿意那么早就成家,这也是他这一世为什么年近三十还未成婚的原因。
郭嘉叹了口气,见到王景云这副哀伤欲泣的模样,终究是不忍再责怪她。伸手替王景云抹去了眼角的泪珠,柔声道:“我不在意你的过往,但是,以后有什么事情,不要瞒着我好吗?你知道我最不喜欢隐瞒和欺骗。”
王景云“嗯”了声,靠在郭嘉怀中。
“过几日,我会请人替我去你父亲府上提亲。”
提亲的事情,郭嘉早有打算。他年纪也不小了,放在后世,也是妥妥的大龄未婚圣斗士,王景云在这个年代,也是罕见的剩女,两人情感日渐深厚,如今官渡战事已了,他也该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了,也省的那些人一个个的来向自己推荐什么女儿、侄女、孙女的。
至于提亲的人选,郭嘉有两个人选。
其一是荀爽,如今颍川荀氏的家主,更有“荀氏八龙,慈明无双”之评。他自幼聪敏好学,潜心经籍,刻苦勤奋。汉桓帝在位时曾被太常赵典举为至孝,拜郎中,对策上奏见解后,弃官离去。为了躲避第二次党锢之祸,他隐遁汉滨达十余年,专以著述为事,先后著《礼》、《易传》、《诗传》等,号为“硕儒”。
黄巾起义爆发后,党禁解除,荀爽相继被举荐,但都未应命。董卓专权时,强征荀爽为官。他在九十三日内,接连升至司空,位列台司。荀爽见董卓残暴,便暗中与司徒王允等谋除董卓。
历史上的荀爽在举事前就于公元190年病逝了,但这一世的荀爽在郭嘉的书信提醒下,没有和王允合谋,而是重新回到了颍川老家,在家钻研经传。
其二则是陈纪,字元方,颍川陈氏家主,陈寔之子。他就是大家小学初中课本中的《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元方。与弟陈谌俱以至德称,兄弟孝养,闺门雍和。与父亲陈寔和弟弟陈谌在当时并称为“三君”。遭父丧,哀痛欧血豫州刺史表上尚书,绘象百城,以励风俗。遭党锢后,累辟不就。董卓入洛阳,就家拜五官中郎将。纪不得已而到京师。累迁尚书令。建安元年(196),袁绍为太尉,欲让于纪,纪不受。拜太鸿胪,卒于官。纪子群尝谌子忠各誉其父公德,相争不决,质于祖父实。实道:“元方难为兄,季方(谌字)难为弟。”纪于遭党锢后,发愤著书,号曰《陈子》,凡数万言。
无论是荀爽还是陈纪,都是当世大儒,也是天下名士。二人无论名声、能力、品行、出身,都是当今天下数一数二的。而且,郭嘉少时便于荀彧和陈**好,二老也视郭嘉为子侄,连郭嘉的表字都是荀爽取的,完全有资格替郭嘉上门求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