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速度这么快这是什么鬼?-《大国战隼》


    第(2/3)页

    难点在于,李战既要考虑到操作的普及性,又要尽可能的把极限飞出来。这是一个很矛盾的概念了,以至于他现在在考虑是否把五十公里每小时的速度余量给用掉,或者尽可能的把速度提起来。无论是追求快还是追求慢,都是极限,都是要飞出来的包线。

    最快和最慢都要飞出来,一如试飞员要把未定型的战机的最高空速和最低空速给飞出来。两种速度极限都与战机的气动布局息息相关,这也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歼-7和歼-8系列被人诟病的主要原因——气动布局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战争提出的要求。

    此时李战开的就是被诟病的不适合对地打击的歼-7,哪怕是使用了双三角翼的E型,她依然是以近距空战为主的型号。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反过来看,李战开着最不适合搞对地攻击的战机搞“228”课题研究,何尝不是对其他三代机部队的无言讽刺,尤其是那些自诩为王牌的歼击机师。再换个角度来看,空司把“228”课题放在七十三师,而不是放在更适合搞这个课题的三代机部队,又是出于什么原因呢?

    甚至七十三师讲三大世界性难题科目整合起来作为一个大的“228”课题上报,空司也很快进行了批准。

    这背后是什么原因呢?

    李战虽然整天拉杆费长拉杆费短的,但他师从刘国坚,对空军的发展有自己独到和独特的观点,看问题常常能够一针见血,对空司决定把“228”课题放在73师101团里搞的原因,他同样有不同的看法。

    与他,与他的师父,与101团的特殊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

    同时也反映出了空司首长们举棋不定的心态,对是否能这么搞能不能搞出来是没有很大信心的,有一些死马当活马医的想法。

    否则,怎么解释把这么重要的课题放在破烂王师手里呢?

    李战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也就更加的促使他坚定信心把“228”课题搞出来,并且搞出好的成果来。甚至他建议三个课题合为一个大课题,就存了让空司刮目相看的目的,当然前提是他能搞出来。

    牛皮吹得震天响没有用的,具体还是在落实上面。李战一直信奉一句话——空谈误国,实干创未来。

    因此他不得不克制住自己燃烧激情的飞行欲望,用最普通的操作把战机在极限作战环境里飞出极限战术动作来。

    在补盲雷达分队开始工作依然看不到目标后,负责具体指挥的渠红波没有丝毫的犹豫,马上命令山顶的机动雷达车开启对无名峡谷的后段进行持续的搜索。李战只要进入后段,就肯定无所遁形了,而且后段是相对平直的一段,地形不利于掩护,除非你贴着峡谷下方的季节河的河面飞行。

    胜负就在一瞬间,错过了最佳的搜索时间,27号雷达站就会重蹈覆辙。在做了万全准备的情况下,他们很难再承受第二次失败了。因此,宁愿提前开启山顶处的机动雷达车把最要命的一段盲区给补上。

    渠红波抱着胳膊静静等待着发现目标的报告,他不相信如此天罗地网李战能逃过去。再说,他还有杀手锏,不到万不得已不会祭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