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隐情-《惑乱红楼》


    第(1/3)页

    虽说晒盐看日头,但现在才不过九月中,按照淮省一带的天气,再收两三波,还是没有问题的。

    开始期待静海和海州的收获,贾琏心里乐开花。

    这三个地方虽说并不是相邻,但是相隔并不远,想来收获也不会相差太多。

    意料之中,差不多前后两三天的功夫,静海海州接连传来可以收盐的消息。

    不过并不是晚收的产量就大,两个地方的盐到底受了天气等等多方面的影响,静海最后收了六万七千斤左右,海州收了六万五千斤左右。

    贾琏带着消息亲自去找林如海。

    三个地方从构建盐田到收获,一共不过一个来月,总产量就达到了二十万斤左右。

    如果是进行全国推广呢?

    盐不比生鲜,它既方便保存又方便运输。

    而且大海这么辽阔,只要是沿海城市,都可以推广开来。

    就算是不靠海的,贾琏后世还听说了死海、盐井、盐河这一说法。

    利用水车的原理,将盐水湖的水弄到岸上,然后也构建如同海边这样的盐田。

    虽说肯定比不得沿海方便,但是聊胜于无嘛。

    林如海听闻贾琏所说,当即就按捺不住亲自去三个地方看了看。

    仓库里堆满了新收上来的盐,甚至贾琏已经先让政府出资,雇佣了一批老实又贫苦的灶户开始将粗盐处理成细盐。

    心头巨震,林如海甚至都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很贾琏一心只想着快点会贾府享受偷懒不同,林如海想得更多。

    盐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原本就有成本低廉、便于流通储藏的优点。所以一直以来都是被政府用来作为最有效的,控制经济的,变相税收手段。

    因盐而富的地方,对于大宣甚至所有国家来说,都是战略要地。

    这也是为什么大宣皇帝会对江南盐道这么在意的原因。

    因为如果按照贾琏现在所提供的方法,大宣不仅仅是丰盈了国库这么简单。

    粮、盐、布、铁、畜是现在各国买卖的主体。

    盐是第二大宗的物品,所以盛产盐的地方就非常适合发展工商业买卖,这些地区在经济上也远比单纯的农业地区发达。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