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八章 车站和地皮-《皇宋锦绣》


    第(3/3)页

    定海军,从一个港口,变成2个,3个甚至是4个,如果不是赵信强制的,让运河变成造船厂,单纯工厂的码头,就会占据运河的大部分的区域。

    这就是得到了赵信的规划,还有卡牌系统的帮助之下,定海军展现的威力。

    铁路位于汴梁,可是这个时代,无论是仁宗,还是仁宗的这些参知政事们,都是能力出众的。

    铁路最大的问题,不过是钢铁的性能,解决了这个之后,施工,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一个大国,为什么会分崩离析,原因很简单,控制力不足,为什么会控制力不足,太过边远的地方,就算是使用八百里加急这样的方法,也需要两三天的时间。

    也就是说,就算是中枢重视,一个信息传递的来回,也需要7天以上。

    北宋有多少的区域,单纯县,郡,就非常的庞大了,不可能关注每一个地方了。

    不算八百里加急,如果是这个地方的人员前往汴梁去告,先不说能不能告到地方,就说一路上的舟车劳顿,没有个两三个月的时间,绝对不行。

    真的等到告了,两个个月之后,甚至是半年之后,以前有的一些蛛丝马迹,早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距离,是最大的问题,在没有背景,在没有从上到下的压力面前,中枢对于地方的控制力,仅仅是到了县这个级别,不能再低了。

    铁路建设完成了不一样,就算是这种最原始的马拉的方式,一天达到1000里,这绝对不成任何的问题的。

    马拉按照22公里每小时的时速的,一天24个小时,已经超过500公里了,这是一般的速度的,如果特别快的,不惜一切代价,每小时甚至可以达到30公里,那也就是1500里。

    从这个意义上面说,北宋控制的区域就大了,只要铁路通达的地方,哪怕是2000里之远,乘坐着火车也就是2天的时间,这种情况下,任何人犯错误,都会要想一想。

    速度,把遥远的距离,变得非常的近,这是一个一般的规律,并不以某些人的意志为转移。

    北宋的这些中枢的参知政事们,或许因为历史的具现,没办法看的非常的高,非常的清楚,可是只要铁路建成,稍稍推算,就知道的其中原理。

    京畿为什么各方面发展的,都比其他的地方要好,距离汴梁近是一个方面,可是更多的,就在于上面的一些政策,可以很快的传达下来,而且一些贪官污吏,也会收敛一些。

    京畿,多是距离汴梁一两天的距离,算上马车的话,也就是辐射80到100里的距离,现在这个距离扩大到了10倍,20倍,也就是2000里的范围之中,都可以被直接控制,这对于北宋的提高,到底有多大。

    铁路的修建完,在相对较高的速度之下,会形成较为高的管理,或许不如过去的京畿,可是北宋的控制力,还有执行力会扩大,整体的实力,也会提高。

    四轮马车迅速的穿过了城门,进入到了偏僻的地方,城门跟火车站之间,10里的距离,几乎都用水泥修筑的道路,宽阔的道路非常的平整,因为人较为稀少的关系,非常快就抵达了。

    最少40米高,8层左右的建筑,在汴梁的郊区,显得非常的醒目,马车加快了速度,显得轻快无比,径直的抵达了火车站。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