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臣听闻逻些城高四丈,相当不易攻伐。”崔知悌面色凝重的拱手。 李治点点头,说道:“朕也担心大军会在逻些城下长久僵持,不过南昌王已有算计,密卫在逻些城中也有安排,若是顺利,明年初秋前后,当有结果。” 骞味道瞬间抬头,拱手道:“陛下,南昌王可是打算在明年初秋逻些缺粮之际动手?” “是有这份打算,所以他们会在吐蕃春种之后,再动手前往逻些。”李治将这其中的算计说的更透彻了一些。 每年的秋收之前,百姓都是最难捱的。 旧粮耗尽,新粮未收。 饿死人是常事。 不管是大唐,还是吐蕃都是一样。 但只要熬过这一段,秋粮收获,那么自然就能解除困顿。 但若是这一段过去之后,还是没有新粮收获,那么百姓一下子就会从困境彻底跌入深渊。 真正优秀的统帅,历来都能非常敏锐的抓住这个机会,彻底破敌。 李绚如今也是如此。 崔知悌,豆卢钦望,还有骞味道三人暗自眼神交流,相互之间都露出一丝凝重。 因为他们都听出了李绚动作更狠的一手,让吐蕃人完成春种之后再动手。 等到吐蕃人完成春种之后动手,就等于到了夏末秋收之时,他们不仅没有足够的粮食度过荒季,甚至还会因为粮食问题更加强烈的渴望吐蕃人重新出兵将粮食抢回来。 吐蕃人若是出兵,那么很容易就会落入李绚彀中;若是他们不出兵,那么矛盾就会在两者之间激化,更容易被挑拨。 “户部先作出明年吐蕃秋收之前大战所用的粮草,至于之后……如果成功拿下逻些,那么这些逻些附近的粮食,恐怕就要用于安抚逻些城中的百姓,户部需要准备更多。”李治面色肃然起来。 “这倒不是什么难事,只需要将逻些道在吐蕃的缴获送回长安,然后出卖掉一些,自然可以弥补不足。”崔知悌抬头直直的看着李治。 “崔卿有话可以直说,”李治忍不住的笑了,摆摆手,说道:“逻些道今日在那曲的缴获,基本全部用来奖赏官兵和安抚百姓,所有一切文案甚至都是王卿亲自做的,南昌王甚至都没有插手。” “是臣冒昧了。”崔知悌拱手,然后又紧跟着说道:“吐蕃之事,南昌王处理倒是尚可,但是草原之事,臣想向陛下讨一个草原之战大体退兵的时间,十几万大军日夜消耗,非是一个小数。” 李治顿时就明白了过来,崔知悌真正的目的还是在草原之上。 裴行俭麾下十几万大军,每日的军粮消耗都无比的恐怖,户部的压力大的可怕。 逻些道虽然因为路途长远军粮损耗大,同样让户部感到压力沉重,但李绚毕竟有吐蕃作为回报。 尤其是是明年,他已经开始算计用各种方式来节省军粮,甚至还有逻些这么一个吐蕃古都。 一旦拿下逻些,吐蕃王朝积攒了上百年的财富都会被运回到长安来。 种种方式,都能够补充朝中的失血。 但是突厥呢,突厥即便是拿下阿史那·温傅,最后的收获也是寥寥。 也怪不得崔知悌拐弯抹角的提这件事。 李治的眉头紧紧的皱了起来,如果是其他人问这件事情,他搞不好非得训斥两句不可。 如果放任突厥人不管,对大唐的损伤又岂止是这两年的军粮损耗所能比拟的。 这种臣子简直是不顾大局。 但眼前这位,是户部尚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