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你的兵力不够吧?”李治敏锐的捕捉到了李绚话语当中的漏洞。 李绚拱手道:“陛下法眼,所以臣在早先便请在江南募兵三千,但兵部一直没有回复。” “这事朕不知道,不过既然只有三千,朕便允了。”李治很不在意的点头。 “另外,臣要调河源卫入吐蕃,苏毗羊同各五千骑兵,共四万人攻逻些。”李绚微微拱手。 “那么南面呢?”李治眼神一跳,李绚刻意漏过了南面。 “山南是麴氏之地,想来从勃伦赞刃军中分出一万人,便能挡住南面的攻势,甚至反扑。”李绚直接将锅甩给了勃伦赞刃。 “你还是在削弱他的实力。”李治一眼就看出了李绚的打算,随即又说问:“若这一次不留勃伦赞刃,你打算怎么做?” “大军堵在当雄之时,便派丘贞沐和唐真行拿下日喀则,然后陈兵逻些城下,但并不攻城,诱敌而出;林芝不变,但山南或许来救,可噶尔家族和麴氏,没卢氏,王室,几番厮杀之后,他们还能有多少老将精卒。”李绚一句话,一套更加简洁的逻些战略已经说了出来。 李治身体不由得微微前倾,他能听的出来,李绚这一套,对朝中的压力最小。 随即,李治就敏锐的捕捉到了其中的问题:“你的兵力更加不足,而且日后的吐蕃治理也更加需要时间。” 李绚的战略当中,该分兵的依旧要分兵,这么做,不过是给了李绚可以分而歼的机会。 一旦对方不上当,直入逻些,那么对逻些的人影响也会很大。 追求了杀人,但是却忽略了后续攻城。 守城之战,老卒和新卒的区别不大,尤其逻些的城防足够坚固。 “但这样粮草压力会更小。”李绚拱手,神色担忧。 李治顿时明白了他想说什么,摆摆手说道:“封禅之事等到拿下逻些之后,才会步入正轨,不必着急,再说勃伦赞刃,如果他死了,那么吐蕃东南的平定,也会有大问题,消耗更大。” “是!”李绚拱手,随即说道:“但只要能拿下逻些,有芒松芒赞在手,臣相信还是有机会的。” 李治摇摇头,说道:“不用太顾忌许多,勃伦赞刃留下既然能带来更多好处,那么便将他留下,至于其他……你啊,心太急了。” 李绚沉沉低头:“是!”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