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所以真如他所言出于一片公心。 “李学士切莫折煞我。”裴少卿连忙扶住他,满脸真挚的说道:“殿下困于深宫,李学士垂垂老矣却都愿意为了大周社稷奋起拼搏,置之生死于度外,我这又能算得了什么呢?只求无愧于心,无愧于天下苍生罢了。” “无愧于心,好个无愧于心。”李易连连称赞,吐出口气说道:“当初殿下宫变失败,诸多官员因此被贬出京城,现在蜀州还真有几位殿下昔日的追随者,老朽虽一把年纪,但也愿代平阳男前去替太子与他们接触。” “不可!”裴少卿一口回绝,迎上李易疑惑的目光说道:“李学士终究年事已高,就算是殿下也不忍心让您多地来回奔波,何况您作为太子亲信去接触这些太子旧党很容易引起他人注意,传到陛下耳中将不利于殿下。 因此这事必须由在下去办,因为我深受陛下宠信,明面上也与太子一系无关,就算是被人发现,也抓不到什么把柄,只劳烦李学士您将蜀州的太子旧臣都列份详细的名单即可。” 他就是想打着太子的名义收揽其旧臣为己用,这事当然要亲自去办。 而如果由李易去接触这些人,那他们可就实实在在又成了太子的人。 “还是平阳男思虑周全,老朽终究是年纪大了,这脑子越来越不好用了啊!”李易闻言拍了拍额头说道。 裴少卿笑着宽慰道:“只是李学士操之过急,一时有所疏漏而已。” 接着他又看向柳玉蘅说道:“麻烦柳姨去找掌柜借一套笔墨纸砚。” “是。”柳玉蘅转身出门。 “还有件事老朽刚忘了问,那就是威远侯可知情?”李易沉声问道。 裴少卿一脸坦然的答道:“我父亲对此一无所知,但是我都已经做出了选择,那威远侯府还有得选吗?” 李易缓缓点头,威远侯不想事败被裴少卿牵连,那就必须支持太子。 谢清梧很快端着笔墨纸砚回来。 李易坐下提笔书写,片刻后将手里的纸递给裴少卿,“太子旧臣散落各地,这五年来鲜有被提拔者,在蜀州只有这几人,但时过境迁难保他们依旧忠于太子,平阳男谨慎接触。” 太子党哪怕是没被罢官的,也相当于是被禁锢了,没有升官的希望。 “在下谨遵学士嘱咐。”裴少卿双手接过信纸看了起来,一共有六人。 靖安卫蜀州副千户毛文。 蜀州同知刘贤良。 遂州知县周涛。 雅州知县赵泽。 蜀州卫千户赵俊和陈恩。 最让裴少卿惊喜的是蜀州卫中居然也有太子旧党,大周除了平西军和威远军这种边军外,在每个州府都设一卫常备军驻扎,每卫有一万来人。 平时只承担守土之责和对内镇压叛乱,偶尔根据需求调动,虽然战斗力不如边军,但也是成建制的军队。 如果能拉拢赵俊和陈恩,裴少卿就有了两千可用之兵,虽然不多,但却是一支实实在在听他吩咐的军队。 不过他不急着接触这些人,先把身边皇帝安插的眼线找出来了再说。 根据这份名单,裴少卿突然想到了一件事,太子旧党如果都像这样在各地掌握了一定的民政和军权的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