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四百二十七章 将军墓-《叩问仙道》


    第(2/3)页

    当然这是最理想的情况。

    道争,真的是空口白牙就能谈妥的吗?

    最坏的情况就是大周分裂,狼烟四起!

    清源点点头,“这只是其一,就算大家都愿意妥协,也要先解决一个问题,谁为君、谁为臣?据我所知,诸般道统早就在暗中发展,并且已成气候。譬如炎洲和坎州,深受佛门和道门影响,西南艮州数座都府已被墨家改造成了机关城,又如那东南震州,神庙林立,神道大行其道……”

    清源说到这里,看了秦桑一眼。

    秦桑知道他想说的是道庭,既然回归大千,肯定不甘寂寞,现在只是韬光养晦罢了。

    “如今周王的位置尚算稳固,还能将他们约束各州境内……”清源语气一顿,幽幽叹息,“只愿朝堂论战能够有个结果。”

    清源的心愿,恐怕也是天下人的心愿。

    秦桑先后去过八大天州中的四个,都在大周统治之下,车同轨、书同文,风貌大同小异,那些势力至少在明面上是要敬大周三分的。

    原来八大天州早已暗流涌动,或许只是在等待某种契机。

    大周之外,还有外族。

    灵界之外,还有魔界。

    界壁松动,魔劫将至,更是一个无法忽视的因素。

    “这天下,真的要乱了!”秦桑喃喃道,顿时有种紧迫之感。

    这些事情太沉重了,清源等秦桑消化了这些内容,又说起了一些趣闻,缓和气氛,“源于大家对灵界的认知,对天劫也有了另一种看法。”

    “哦?”秦桑露出感兴趣的神色。

    “为何元婴、化神有四九天劫,炼虚、合体有六九天劫,大乘却是无相之劫?”清源先反问了一句,接着自问自答道,“倘若我们修士都是树上的果实或者根系,那么一株大树能够提供的养料是有限的,四九天劫和六九天劫就是灵界在筛选最饱满的果实、健壮的根系,劣者淘汰,将养分供养给最有天赋的一小撮。无论是飞升仙界,为灵界繁衍,或者留下来,带领灵界跃升,只有他们才不会浪费养料,最有希望。”

    “去芜存菁。”

    秦桑下意识道出四个字,这种说法,是完全将灵界当成一个拥有意志和偏好的存在看待了。

    “或许这是一种大千世界的运转规则,”清源道。

    “可是,”秦桑难以想象,拥有世界意志的灵界是什么样子,追问道,“无相之劫又怎么解释?”

    “道长渡过六九天劫,当知修士渡六九天劫,便会引来域外天魔……”

    不等清源说完,秦桑陡然明悟了许多。

    “或许宇宙并不希望大千世界诞生强者,突破成住坏空的规则,从六九天劫开始,宇宙就已经能够对大千世界的天劫施加影响……修士突破大乘之后,灵界便从磨砺变成了保护,但又无法完全屏蔽宇宙的影响,积累到某种程度才会爆发,因此大乘之劫无时无相……”

    清源之言,和秦桑所想吻合,当明白了那些道理,这些并不难理解。

    正说着,秦桑忽然注意到,前方黑暗深处出现了一抹光亮。

    催动手中的蚌珠,原来他们已经接近蚌壳的最深处了,连鬼藏大圣的影子都看不到了,已经被甩在了后面。

    “我们快到了。”秦桑道。

    他们结束了话题,清源凝目望向前方的光源。

    光亮非常轻微,肉眼几乎看不到,如一抹幽蓝水波,就像月光下的水面。

    “咦?有趣……”

    清源似乎发现了什么。

    “道友看到了什么?前面不是江山图?”秦桑直接问了出来。

    这段时间,清源为他解答了这么多疑惑,秦桑心中的戒备消减了许多。当然,如果清源要对他不利,无论秦桑怎么戒备都没用。

    “不像是画圣的手笔,好像和玄武一族有关,难道玄武圣族也留下了什么后手?”

    清源沉吟片刻,遁速忽又快了几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