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三合一-《穿成科举文女主的堂妹》


    第(2/3)页

    顾木低下头,勾着自己的手指:“我都忘记了。”

    顾灵道:“既然忘记了,那睡觉前让大弟再教你两遍,不过既然错了,就要有惩罚,第二块点心红豆饼和第三块点心脆饼,就都给大弟一个人吃了。”

    顾木不舍的看了红豆饼一眼:“嗯。”委屈巴巴的声音。

    顾灵道:“不过,如果你能通过一项考核,还是可以给你一半的。”

    “什么考核啊?姐姐快说。”顾木赶忙眼巴巴的问。

    顾灵道:“刚才姐姐数数了,从一到十,你还记得怎么数吗?”

    顾木眼睛一亮,小孩儿清澈的眼中,那喜悦的光芒如同星光般的灿烂,他高高兴兴的道:“我知道我知道,一、二……十。”那奶声奶气的声音,把顾灵萌的恨不得把所有的点心都给他。“姐姐,对不对呀?”数完,他还咧开嘴,带着傻兮兮的笑容问。

    顾灵还没开口,顾森便道:“对的,二弟真棒。”

    顾木闻言,笑的更傻了。

    顾灵把装着三块点心的盒子交给顾森:“大弟,和二弟去分吧。”

    顾森接了盒子:“哎。”带着顾木去了厨房。

    顾木:“哥哥,我还特别能吃,你看,我肚子都瘪瘪的。”意思是,能给他多一点吗?

    顾森听了,看了一眼他的肚子,耿直的拆穿:“你的小肚子都凸出来了。”

    “哥哥……”顾木气的直跺脚。

    ……

    顾灵在外面听见了他们的说话声,笑着摇摇头。她回到书房,把《孝经》拿出来,第一考的府试考的是论文,极有可能在《孝经》论和《女子》论之间选,所以钱夫子教《孝经》的时候,并不是一字一句的教的,而是从《孝经》的中心思想,也就是孝字开始阐述的。因为这本书字数少,便是论文也围绕一个孝字,所以关于这本书的内容,钱夫子就是教顾灵怎么写论文。

    顾灵身为现代人,对孝字的理解自然和古代人不同,现代人的孝:父慈子孝。如同责任和义务的相互制约一样,父母养育子女是责任,子女孝顺父母是义务,是先有责任,才有义务的。父母抚养子女成人尽了责任,子女没有赡养老人,便是没有尽义务,这是违法的。责任和义务,是法律规定必须的。

    但是,古人却不是。古人讲究,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讲究愚孝。所以,就算顾灵不认同古人的孝,但是在考试、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也不得不从适当的加入古人的思维。说白了,就是违背自己的想法,迎合别人的想法。而这个别人,是监考官。

    这是没办法的,身在古代,必须顺其古代的思想。如果在考试写《孝经》论的时候,顾灵这样写,父母不慈,子女就可以不孝……顾灵觉得,她可能分分钟被赶出考场。

    复习好《孝经》,顾灵又拿出《大学》和《中庸》,《大学》两千多个字,《中庸》三千多个字,加起来还不到六千,也就一片本科论文的字数,说起来,一刻钟便能看完了。顾灵初次看,也不求理解,只求把书预习一边。

    “姑娘,仔细伤了眼睛。”杜嬷嬷捧着蜡烛过来了,“姑娘要考女官,眼睛一定要呵护好,明儿奴婢去市井的时候,得看看有没有吃了可以明目的食材。”

    说到明目的食材,顾灵倒是知道一些,她当年中考、高考的时候,家里的保姆都是挑着明目的食材做的,所以她道:“玻璃菜、韭菜、玉米、海带、枸杞、胡瓜,还有肝,比如猪肝、鹅肝等,都有明目的效果。”顾灵知道的也就这些了,因为这些曾经是她生活中经常会吃到的食物。

    当中,玻璃菜也就是菠菜,在唐朝的时候传进中原,到了宋朝的时候开始培养。而胡瓜则是张骞出使西域时被带回中原的,更早。

    杜嬷嬷听着,把这些记下来:“那明儿奴婢去买些玻璃菜,这个季节有,至于胡瓜,这季节没有还没有,枸杞的话可以去医馆买,猪肝鹅肝奴婢倒是不知道怎么做。”毕竟州长家谁吃这个。

    “胡瓜和玻璃菜回头让老二种上,家里的坡地多,山药还不知道怎么种,刚好可以种玻璃菜和胡瓜。”顾奶奶进来了。“倒是乖宝说的猪肝鹅肝,那能吃吗?”

    其实乡下人的地种的基本都是能饱腹的粮食,比如豆子之类的,像玻璃菜、黄瓜也是极少种的。再者,那会儿也不流行种过季的蔬菜。

    古人不吃内脏,一则古代的猪本来就有气味,二则古代的配料有限,三则猪肝这种食材在有些人眼中,这是不入流的。

    顾灵想到现世时,家里的保姆会把猪肝、洋葱、青椒炒在一起,但是象国目前还没有洋葱和青椒。顾灵突然想到了:“奶奶,家里有菌菇吗?猪肝炖菌菇汤听说很好喝。至于鹅肝的话,那就简单了,鹅肝蒸熟,用果酱拌着吃。我听说用梨片蒸鹅肝,熟了之后放点果酱,那味道可好吃了,可惜我没有吃过。不过,如果没有梨的话,用野果也是可以的,放在果片上蒸,可以让鹅肝香香的。”不,她吃过。但是不能说。

    顾奶奶和杜嬷嬷对看一眼,她们倒是没有怀疑顾灵的话,知道姑娘从书里看来的。两人心想,不亏是要考女官的人,这吃法她们都不知道。

    顾奶奶道:“明儿你爹送菜来的时候,让他去买几只鹅,带回乡下养着,乖宝什么时候想吃都可以。”

    “谢谢奶。”

    顾奶奶又道:“至于梨,那就用野果代替,没有野果的话……”

    顾灵担心老太太折腾,赶忙道:“也不是非吃不可的,我只是顺道一说,奶奶也不用费心去做这些东西。”刚才兴致来潮了,说多了,这会儿冷静下来了,她就担心老太太为了她的口舌之快去费心。

    顾奶奶可不觉得费心,做出让乖宝喜欢吃的东西,她别提有多骄傲了。“不费心不费心,我现在啥事儿也不做,闲的慌,难得有东西让我捣腾捣腾。”顾奶奶的确是喜欢给宝贝孙女捣腾东西。她现在屋子不用打扫,也就和杜嬷嬷一起做做饭、洗洗衣服,是真的闲的慌。难得碰到有宝贝孙女喜欢的东西,她可愿意费心了。

    顾灵见她这样,便也由着她了,不过:“那您可不要累着啊。”

    顾奶奶脸上又笑成了一朵菊花,她家乖宝就是心疼她。

    因着顾灵要看书,顾奶奶和杜嬷嬷把屋子点的灯火通明之后便出去了。杜嬷嬷回了自己的屋子,顾奶奶……去折腾顾爷爷了。

    顾爷爷腿伤的是一只脚,金鸡独立倒是也能走动,但是以防万一,他都不使用金鸡独立这个技术了,所以平时除了躺着还是躺着,白天的时候顾奶奶会扶着他到院子里晒晒太阳。说起来,昨天才来的镇上,这会儿才住了一天,顾爷爷就想念乡下了,还是乡下舒服。

    顾奶奶一进屋子,便忍不住道:“咱们家乖宝真是出息了,要考女官了,以后我就是女夫子奶奶了。”那炫耀的语气……

    顾爷爷:这话老婆子从吃晚饭的时候就开始念叨了。

    顾奶奶又道:“早知道当初就早点分家了,自从分家之后,乖宝越来越好了,所以这分家分的对。”那日乖宝受伤醒来,说她梦见了一个白胡子老爷爷,白胡子老爷爷告诉她她的福气被分走了,看样子是真的。现在一分家,乖宝就出息了。

    顾灵如果知道她奶奶在想这个,估计会后悔撒这个谎言来促成分家。只能说,顾灵能抓住老太太的命门,却抓不住老太太的瞎想,因为老太太的心是自由的。

    顾爷爷沉默是金。不过,想到孙女要考女官,他还是高兴的。就是再憨厚,再没有大理想的人,也知道家里出个读书人意味着什么。

    如果说以前顾爷爷对顾灵去私塾念书没什么想法,就是由着老婆子折腾。就算顾灵挣了钱,给家里买了牛车、买了坡地,顾爷爷也不是很在意这些,他承认孙女有出息了,他也高兴。可是也仅仅是高兴而已。这种心情高兴过了,也就过头了。

    然而现在,知道孙女要去考女官了,他的想法就完全不同了,这可是光宗耀祖的事情。孙女考女官这件事,就跟男子要考科举一样,至少在顾爷爷的心中,地位是一样的。所以,他难得有了话题:“回头去祠堂拜一拜祖宗,求祖宗保佑乖宝能考中。”

    顾爷爷活了一辈子,也是今日才知道,女子还能考女官。

    桃水村的人死了之后,都会供在村祠堂里,因为是整个村只有一个祠堂,所以这个祠堂非常大。平时也只有大喜事,或者逢年过节的时候,祠堂才会开。像朱家这样逃难来桃水村的人,还没有资格把牌位立在祠堂里。当然,桃水村之所以把祠堂建在一起,也是有原因的。比如有些人家绝了后,但牌位还在祠堂里,多少也能熏一熏香火。

    古人最重香火了。也因此,儿子才重要。

    顾奶奶道:“估计村长不会开祠堂,而且这事情还不能说出去,不然乖宝如果没考上,丢了乖宝的脸。如果乖宝考上了,到时候村长也必然会开祠堂庆祝的。所以不急。”

    顾爷爷一想也是:“嗯,那听你的。”

    顾奶奶顺口就道:“可不得听我的,如果不听我的,咱们顾家能有今天?”

    “是是是,你是咱们顾家的大功臣。”顾爷爷可不敢和她争。

    顾奶奶一听他就是在敷衍,不过她大人不记小人过了,她可是女夫子奶奶,要有肚量。

    书房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