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四章 山重水复-《奸臣当道,县令好气哦》
第(2/3)页
她猜夏国使臣想偷袭她与流月,其实是想挟持他们,借他们离开驿馆逃之夭夭,好去与夏国皇子碰头。
即便礼部一口咬定夏国使臣无法与外面联系,但联系不一定要人传话,书信,字条,乃至打个手势都行都行。
她为此折回驿馆,带着人仔细搜查过驿馆上下,想找寻线索,可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最终一无所获。
城中的官差搜查了所有能找的地方,结果还是依然不乐观。
就在梅萧仁以为山重水复的时候,她在一本不起眼的册子上发现了蛛丝马迹。
这本册子是东城门的出入记录,一般寻常百姓出入不用记载,但遇上大队车马和货物出入城门,就需要有详细的记载,譬如有多少车马、多少随行的人,装载了什么货物……
刑部走水那晚,有一支商队正好从城东出了城。
上京入夜会宵禁,城门落锁后若无入文书,谁都不得出入,但这支商队是个例外。
她找了一个在京城当值当得久的官吏打听,得知这是一家皇商,其根基在上京以东的新阳府。他们每半个月都会来一次上京,为宫里送东西,一般由内府交接,时间大都在晚上。
梅萧仁坐在案桌后面,手里拿着出入记载反复地看。
官吏站在堂中问道:“大人是怀疑他们与夏国人有勾结,助夏国皇子逃离京城?”
梅萧仁手支着额头,淡淡反问:“难道没有这个可能?”
“人犯是有可能已经潜逃出京,但新阳的谢家祖辈都是皇商,他们帮着夏国人做事,万一被发现,那不是丢了西瓜拣芝麻,得不偿失吗?”
“可是那天晚上就这一家商队拿着内府给的文书出了城,再有出入记载就是天明之后,那时城中已经戒严,商队出入必得经过严密的搜查。”梅萧仁继续到,“如果你让我在这里面选夏国皇子能藏在那支出城的队伍里,我必选谢家的商队。”
“大人说得也不无道理,人犯失踪已经三日,卑职等在城中搜寻也没查到什么线索,既然如此,那任何猜测都值得一试。”
梅萧仁问官吏:“你认为,怎么试最稳妥,是派人去请商队回来,还是咱们走一趟?”
“卑职以为,在下定论之前,不宜惊动谢家,谢家与宫里做了几十年的生意,其在上京的人脉不容小觑,若咱们怀疑到谢家头上,恐会令谢家背后的大树们不满,搞不好还容易被他们添油加醋,告到陛下那儿去。”
梅萧仁赞同官吏的说法,之后,她先去了皇城外的内府衙门,以核查出城记录为由,查到了那晚谢家商队在内府来去的时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