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五章 水深火热-《奸臣当道,县令好气哦》
第(2/3)页
梅萧仁带着随性的士兵策马赶至新阳,然后在新阳上船,乘舟东下。
随行的还有几个兵部的官吏。
船在江上行,他们说自打这条运河贯通之后,上京到宣州所需的时日大大缩减,一旦两国发生战事,粮草和援兵都能靠漕运运抵宣州,耗费的时日少,运得还多。
梅萧仁站在船头,看着两岸倒退的山壁出神。
当初开凿这条运河的时候,外面传的是此河乃是供陛下东巡游玩之用,且是楚钰的提议。
因陛下素来重女色、好玩乐,以致所有人都觉得楚钰是在纵容陛下沉迷享乐,所以开凿运河之举被诟病劳民伤财。
她曾主持过宣州的河工,知晓挖这条河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看上去的确像是在劳民伤财,但现在想来,应是大宁太平已久,人们都没有往备战上面想过,忽略了楚钰真正的目的应当是在为两国交战做准备。
如今宁东有了这条河,哪怕夏国在边境屯了十万大军,对大宁的威胁也会大大降低。
她想不明白,楚钰明明是在为大宁筹谋,为什么偏要往自己身上扣奸臣的帽子,哪怕是做好事也要伪装成劳民伤财?
而且她发现他的坏名声都像是他“自找的”,做什么都是在用强权说话,且不像魏国公那样在意名声,做事不会考虑百姓怎么看,好似不论是与非,为所欲为,给世人留下的印象自然不好。
可实则,他没有做过一件有损大宁社稷的事。
船队在江上行了一个多月,沿途征调粮草,快到江南时,与粮草一同送上船的还有一则天大的消息:
夏国在接走昊阳公主的第七日,毫无征兆地对大宁宣战了。
楚钰的断言成真。对于这场战事,大宁也并非毫无准备,梅萧仁记得在她还是县令时,楚钰就已在宣州诸县分散屯兵,虽然加起来没有十万之众,但是能够抵挡上一阵,等朝廷派兵前来。
如今让人唏嘘的不是夏国的无耻,而是昊阳公主可怜。
夏国翻脸,那夏君还能善待大宁的公主?
第(2/3)页